斯蒂文·霍尔:建筑设计是真实的感知
pchouse佚名 2010-7-19 17:39:49

  霍尔的设计理念

1

霍尔

  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947年生于华盛顿州的布雷黙顿,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在罗马学习建筑,此后在伦敦AA school学习硕士课程。1976年在纽约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霍尔的建筑被认为是建筑现象学理论在当代建筑上的最充分反映。建筑现象学研究从思想取向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种采用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其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诺伯格·舒尔兹(C. Norberg-Schulz)。他的一系列著作,例如《实存、建筑、空间》对海德格尔德《居、住、思》(Building Dewlling Thinking)中的思想进行了建筑化和图像化的解释。他自己也称,《场所精神》是走向建筑现象学的第一步。他认为,只有当人经验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他才"定居"了。"居"意味着生活发生的空间,这就是场所。而建筑的存在目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无特征的同一而均质的"场址"(site)变成有真实、具体的人类行为发生的"场所"(place)。

  建筑现象学研究的另一个领域采用的是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斯蒂文·霍尔。在诺伯格·舒尔兹的理论基础上,霍尔强调的是"场所"在建筑设计中的决定作用。他认为建筑是与特定的地点具有密切的关系,不能脱离环境论建筑。同时也承认建筑与建筑师的个人经验和倾向的关系。所以,霍尔的建筑中包含了场所因素、个人经验、建筑本身存在因素的密切联系。他的这种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地点因素、地点的历史环境、规划条件、历史因素都考虑在内。他认为,建筑与音乐、绘画、雕塑、电影和文学不同,是与它所存在的特定场所中的经验交织在一起的。通过与场所的融合、通过汇集该特定场景的各种意义,建筑得以超越物质和功能的需要。在霍尔的设计中,场地与建筑的功能组织,亦即景观、日照、交通流线等等是作为建筑物理学来考虑的。但这是一种需要形而上学的物理学。建筑是依据场地所有的内涵而设计的,建筑与场地相融合又达到超越物理的、功能的要求。实质上,这是通过建筑与场地的现象学的、经验的结合而得来的。霍尔将其称为"形而上学的连环"或者是"诗的连环",也就是他在1991年出版的《寻找锚固点》一书中所提出的"将建筑锚固在场所中"。所谓的锚固点,就是作为"内在知觉"(inner perception)的现象(经验)结合在作为 "外在知觉"(outer perception) 的特定秩序中。

  霍尔认为建筑设计是一种在真实的现象中进行思维的活动,对场地的亲身感受和具体的经验与知觉是建筑设计的源泉,同时也是建筑最终所要获得的。这有两个层次,一是强调建筑师个人对建筑的真实知觉,通过建筑是个人独特的精力去领悟借鉴美好真实的事物,二是在此基础上试图在建筑塑造上创造出一种是人能够亲身体会或引导人们对世界进行感受的契机。面对场所、环境和建筑必须依靠人们的纯粹的意识、知觉来进行自我关照从而获得个人真实的经验和知性。那么,建筑所呈现出的现象是如何为人们的知觉所感受的呢?霍尔对可以为人们的知觉所感受的现象作了分析和总结,他把它们称之为"现象区"(phenomenal zones),即纠结的经验、透视空间、色彩与光影、夜空间、时间片断和知觉、作为现象镜的水、声音和细部。

  霍尔对光线的采用

1

霍尔设计北京linked hybrid 住宅

1

霍尔设计的北京linked hybrid 住宅 对光的采用

  霍尔可能是现代建筑上最会用光的建筑师之一,霍尔对光的崇拜近乎到了迷恋的程度。而这种态度让我们想起建筑大师路易康来。康所宣称:"光为空间神奇的创造者"。康认为建筑不仅是呈现光艺术的舞,它本身也是一束光。在与光并存的阴暗中,潜藏着人类原始的表现欲。对康而言,光是一种人与神的对话的语言,康多以阳光的深重的强烈明暗对比,来显露空间的崇高的近乎宗教的个性,因此康的设计中一直具有宗教般性格。霍尔视光线为空间气氛创造者的态度与康是一致的,但光线在他的手中,则没有康的圣性与神秘色彩,反而有着春天晨光的喜悦与顽皮气氛,直接、间接、反射光、磨砂、色彩、轻玻璃的不断变换,让人惊叹:光能如此五彩美丽。霍尔称阳光的丰富性有如交响乐般层次丰富,我们应善用它来显现空间的优美品质。霍尔惯用直接用阳光在空间的直射、反射、折射的效果,来陈述他对空间模糊暧昧的捕捉。霍尔将自然光与空间以这样的方式结合,使人与自然能优良好的关系。霍尔在他的作品集前言《锚定》中,对光在空间中具有神奇性的阐述:没有光,空间将被遗忘一切。光既是阴影。他的多源头可能性,他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他的反射与折射,会交织的定义与重新定义空间。光使空间产生一种不确定性。

  霍尔的建筑

1

霍尔设计北京linked hybrid 住宅

  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地段,西测是国会大厦,东侧是伊利尔·沙里宁设计的赫尔辛基火车站,北侧是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芬兰会堂。基地的挑战性来自于这里是不同城市格网的交汇处,临近纪念性建筑以及面向远处蒂罗湾敞开的三角形的基地形态。

  "交错"的设计概念来自建筑构成与城市和景观的几何形态的交错融合。城市和景观的几何形态都是在建筑的形式上有所反映。一条含蓄的文化轴线以曲线的方式将博物馆与芬兰大厅联系起来,同时它也是一条"自然轴线",将建筑与周围的景观和蒂罗湾联系起来。

  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了多种空间的体验机会。因此,展室空间的主要特征是半个矩形体量与一面弧形墙相结合,这样就可以为当代艺术的展示提供一种既宁静又生动的背景。这是一些很安静的空间,但不是静态的,它们因各自的不规则形态而被区分开来。不对称性限定着空间序列中的行进方式,由此使整个设计成为一种有着轻微弯曲的"展览空间"。这些弧形展开的空间序列包含了一些既神秘又令人惊讶的元素--这是在那种典型的单一或双重正交的空间布置中所不存在的。因此,参观者可以体验不断变化的视角的连续性展开,这些视角将参观者的内部体验与"交错"的总体设计概念联系起来。

  空间在形态和尺度上的些许变化来自建筑中柔和的曲线形部分,这部分的存在使水平的自然光线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入到建筑内部。首先,"弧形冰墙"使光线能穿透带有半透明隔热体的玻璃板,水平光线被偏转后沿建筑的中心部分向下投射,到达上部和下部的所有层。其次,带有天窗的弧形屋面为顶层下部的展室提供了另一种光的分布方式。建筑的曲线构成和交错的形态特点以及空间与光线的交织扭转使得25个展室均能获得自然采光。

  该博物馆具有"艺术论坛"的作用,它是开放的,并灵活适用于各种舞活动、表演、舞蹈、音乐和研讨会。首层的咖啡厅邻近花园厅,它的位置使其可以适用于一些非正式的活动,如诗歌朗诵、"圆"式讨论等。报告厅则配备有最先进的音像设备,它那由连续的玻璃构成的后立面,使人们在经过这座建筑时可以从外部的道路上看到其内部景象。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