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从事设计十多年,设计领域广泛的张逾群先生又是怎样理解“大宅空间进化论”呢?
张逾群
张逾群: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设计
【张逾群】“大宅”是一个成功人士社会地位的象征,最初时很多业主在做大宅的设计的时候一心只想着如何装饰才能体现自己的富有。而如今业主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一些70后及80后的业主希望空间的整体格调相对含蓄,线条要有穿透力,加强空间的层次。在做设计方案时,对空间内的每个公共区域都根据家庭的各个成员的需求来进行设计。私密空间与接待的空间有一定连贯性但又要有不同性。另外要将娱乐活动区域划分的比较清楚,就算是小朋友也要给他设计一个独立的空间,满足他接待伙伴的需要。在做儿童房的设计我们会将设计周期延后5至10年,我们也要考虑孩子长大以后对空间的审美。
【主持人】注重空间的多维美学,谢红波先生对于“大宅空间”的研究想必也不少吧!
谢红波
谢红波:选择同磁场的客户 做合适的设计
【谢红波】我喜欢研究客户与市场,其实“大宅空间”的业主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的在消费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阅历也会很丰富。每个客户都是有故事的人,我想了解客户的故事及客户的喜好。我发现这些客户通常家庭观念非常强,对自己的家人有保护欲,在装修时,希望用装修成功的设计来对自己的成功进行鉴定。所以我会在目标客户确定以后,再进行筛选,搭配合适的空间和软装,我的设计理念注重于客户的沟通,确定这个客户与我在同一个磁场。人不可能事无俱细的做好每件事但我会尽量的去做好,我不喜欢将自己的东西强加的客户身上,而是先确定客户是怎样的人,再给他挑合适的设计。
【主持人】有个性,不张扬。盛思民先生今天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见解呢?
盛思民
盛思民:没有故事的空间不是一个合格的空间
【盛思民】大宅进化论,也是实用到品味的过度,从工艺到艺术的过度,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大宅的进化也是社会的进步。以我为例,来深圳10年也是深圳设计发展黄金十年,如今深圳也在国际的设计领域有一席之地,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赶上了时代的末班车。如今设计师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如何达到一种艺术性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业主的进化论就是社会的进化论,十年前业主强调实用性,如今大宅空间的设计要能够体现业主的成功,如何去挖掘业主的需求,每个空间都要融合着有主人的故事,没有故事的空间不是一个合格的空间。
【主持人】设计经验丰富,擅长把控大空间想必邱海峰先生对”大宅空间进化论“早已胸有成竹。
邱海峰
邱海峰:设计要及时剔除影响使用的东西
【邱海峰】12年前在居众负责家装,如今重心放在公装方面,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5年前的家装作品。星河丹堤别墅空间的都是复式楼。当你进入这个空间的时候首先就会看到一个楼梯挡在客厅的中间,我觉得很别扭。客餐厅之间有楼梯隔着,这让我觉得很不舒服,而且也不利于业主的生活起居。所以在做设计时我首先就对楼梯进行了改造,我一共在星河丹堤的设计了4套房。设计时这四套房不论面积的大小,我做设计的时候都会先改楼梯。一些影响业主使用的东西,在设计时也要及时的剔除。
【主持人】心细的曾文健先生亲自做了一个总结与众人进行分享,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想法!
曾文健
曾文健:空间的进化反映了思想的变化
【曾文健】在行业做了几十年,我深刻的感受到"大宅空间的进化"给人带来的生活体验是非常不同的,对于“大宅空间进化论”我总结了以下几点。首先大宅的特征主要有:一、大宅别墅的缺稀性;二、大空间产品的功能系统完善到位;三、能够体现,同区域里超过其他产品的价值;四、体现尊贵感,使大空间业主个人价值得以体现。
大宅空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从形态上的进化;二、从思想上的进化;三、形态上的进化——与时俱进。
早期别墅,就是简单的庭院,三层楼即可,没有风格可言。后来模仿或照搬西式别墅大宅基本都是国外因素,再后来产生了中西合璧的风格。如今有了自己中国风的大宅空间,如号称“全球华人的西湖珍藏”的云栖玫瑰园,这些变化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思想的变化。
【主持人】小清新似乎成了标点的标签,当小清新遇上”大宅空间又会碰撞怎样的火花呢?
标点
标点:私人定制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标点】怎样把空间规划,如地域文化差异的规划。我的客户大部分是海归,与他们交流时就能感受到他们从西方带回来的思维、想法与传统的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更喜欢具有交流性和开阔性的空间,目前这种设计的趋势也在持续发展中。对于设计作品中的软装部分,这些客户会更喜欢定制的产品,包括家具也不喜欢市面上的销售的产品,更通过希望设计师进行设计来达到私人定制。在做大宅空间的时候,比较麻烦的部分就是各种家具的挑选,但是因为现在业主更偏爱独一无二的私人定制所以也不用去想着挑选什么来进行搭配。这种私人定制的趋势会在未来这几年越来越明显。
【主持人】别有韵味的中式设计,肖泽健先生对于“大宅空间进化论”一定有着自己的想法吧!
肖泽健
肖泽健:大宅里有些空间是需要被浪费的
【肖泽健】丰富的想象、创新能力和前瞻性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设计师与工程师的一大区别。在做大宅空间的设计时,我更多的会去思考客户的软性及硬性需求,其中最能打动客户的也就是软性需求。我们要思考这个空间能够给客户带来什么,能够满足业主哪方面的需求。有些时候设计师觉得合适的,业主未必觉得合适,所以我们要进行交流和沟通去了解业主的想法,比如我的这套作品电视背景墙与地下室是沟通的,这使得空间产生共享,也方便了地下室可以进行采光,虽然在空间方面可能有些浪费,但我认为大宅里有些空间是需要被浪费的,如果浪费换来一种体验感,也是十分值得的。
宋九龙
主持人/宋九龙:差距促使着我们不断进步
【主持人】大宅空间首先是空间大,结构复杂,其次是业主的眼界高、品味很高,我个人认为后期的软装跟踪是大宅装修的一大难点。上世纪90年代,家装基本上没有什么风格,多是以实用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宅空间的设计趋势也在逐渐向“轻装修 重装饰”进行转变,对于后期的家私、窗帘、墙纸等的后期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其实这并不利于家装设计师的发展,因为家装设计师与样板房设计师在软装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也正是这种需要我们弥补的差距促使着我们不断的改进和进步。
论坛现场众设计师在观赏作品
PART2 论坛花絮
现场的红毯一瞥
宋九龙先生与赞助商的合影
开场前媒体同仁在进行交流
设计师与赞助商共同举杯庆祝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