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川雅之
【黑川雅之/Masayuki KUROKAWA博士简介】
建筑师、工业设计师、艺术家、思想家,罕见的成功跨界全部领域设计师,被誉为日本建筑与工业设计教父、设计界的达·芬奇。出生于建筑世家,其家族具有日本建筑界教祖地位。
●早稻田大学博士毕业
●70岁时取得“艺术博士”称号
●创办物学研究会
●“K”家居品牌创始人
●现任日本物学研究会会长、日本文化设计论坛理事及总干事、日本设计委员会理事等要职。
【主要奖项】
曾获得过27次德国IF奖、31次日本杰出设计金奖(GOOD DESIGN AWARD)、日本每日设计奖、日本装饰设计师协会年奖等。其中多系列作品被丹佛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作永久收藏。
NO.1 梦蝶庵>>>>>>
黑川雅之说:这栋别墅既是向中国文化送出的一篇爱的告白书,也是向庄子敬献的一份崇敬,同时还是我本人思想脉络的汇总。在此我将以不同的视角解读这栋建筑,其中凝聚了梦蝶庵背后的设计思路。
梦蝶庵
设计重点:中国文化·诸文化并存
由于中国地处大陆的地理特点,众多民族参与到中国文化的形成中,支配与被支配的反复酝酿出灿烂文化的交流。中国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将多样的世界文化保存了下来。中国文化不是纯粹的单一文化,它就像多重文化混合交叉后形成的一块呼之欲出的结晶,中国是世界文化的宝藏。
梦蝶庵的建筑结构秉承于“新”时代下具有北方建筑特色的四合院。室内仿佛浓缩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地上铺着波斯绒毯,同时摆放着“明”代家具和描绘有明代服饰花纹的玻璃屏风,墙上装饰有宋代的绘画作品、日本的浮世绘以及印度僧侣创作的唐卡。梦蝶庵仿佛收藏着中国久远的记忆。在这里,也印刻下我的思绪。
设计重点:多样性·多样价值的动态平衡
中国文化的特征体现在多样性。渗入进来的文化相互影响,创生出未完成形态的混合文化。纯粹性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死亡,完成型在不同的视角上也标示了终结,而中国文化远离了这种纯粹性和完成型,因此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一种呈上升态势的动态平衡。在这里,多种价值并未融合,未完成形态得以保存,这种动态均衡正好昭示出未来世界的一种理想状态。
梦蝶庵的内部所展示的内容正是尽量地避开将中国的多样文化所孕生出的结晶流于统一。在吞噬了多样性的黑色木制地板的“地”和无限延伸的白色“天”所形成的空间中,展示不同文化原有的状态。
梦蝶庵
设计重点:混沌·自由与混沌
在庄子的有关记载中,曾提到掌握了智慧后导致灭绝的帝王——“混沌”。这个故事是否意味着智慧的统一将招致生命的终结。生命从最开始就以充满矛盾的混沌状态保持着动态平衡。所谓自由就是每个未完成形态的人,其尊严获得认可的思想,这种自由所创生出来的和谐就是动态平衡。而对于混沌的否定也等同于对自由的否定,终将意味着死亡。自由就隐含在混沌的内部。
梦蝶庵将不同的“物”恰似播种般洒在“天”与“地”之间,而每件“物”又都被安设在其中意的场所,并可以任意改变该场所。我本人将这种自在性称为“乱”的思想。在此意义上自由即“乱”,并身负“混沌”的生命力。
设计重点:场所·这里与那里
一切均源自具体的“这个场所”。抽象的时空概念没有任何意义。关键在于人的身体所能感知的“这里”和“现在”。世界上的一切“空间”均包含在“这里”,宇宙的无限“时间”也隐含在“现在”中。这里所看到的风景,“现在”的身体感觉,就是世界的一切。而建筑设计就是从这里、从现在开始。
梦蝶庵就是“现在”的自己仅在“这里”所能描绘的建筑。而且也仅限于“我”才能描绘的建筑。这里的内部空间由众多的场所所产生的视线孕生而成。所有的场所所产生的“这里的风景”重合在一起构成这栋建筑的全景。
梦蝶庵
设计重点:阴翳·剪影与影
起初即有阴暗的存在。在阴暗的宇宙中当第一缕光线射出照在物体上,由此反衬出阴暗的存在。我们知道在光存在之前物体就已经存在在此。通过光的力量,物体以其阴影宣告它的存在。尽管在光线下我们能看到物体,但实际上昭示出物体的“存在”,并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并非是光,而是影。光可以向我们展示物体的形态和色彩,但并不能真正预示“物体的存在”。只有阴翳才能够传达出物体的一切。
梦蝶庵的照明并不针对物体,而是将所有光线面向墙壁和屋顶。当预示着“天空”的屋顶和墙壁成为闪亮的背景时,人与物将转成逆光状态。灯具本身也完全被照射在墙壁和屋顶的方向,整个梦蝶庵的空间笼罩在阴翳的气氛之下。
设计重点:视线·从这里到宇宙
“这里”与“现在”即为空间和时间。从这里看到的风景就是世界,即是宇宙。传统等过去的印记被牢刻在现在这个瞬间中,而未来即愿望。在这里和现在这种微观的时空中描绘出现实的世界和内心的景象。通过空中飞鸟的视线看不到宇宙。通过描绘出这里看到的风景,可以将整个宇宙浓缩在这里。而面向宇宙的视线也可以将宇宙拉近到眼前,把它在这里进行象征化处理。
梦蝶庵尽力避开从宇宙俯瞰的视线。而是通过围绕在自身周边的天、地以及自身所在的位置延伸的呈放射状的视线构成内部空间。以虚幻的视线构成内部空间,由此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庭院、宁园、天津、进而向中国、甚至宇宙拓展的放射线会被拉近到梦蝶庵,并在这里浓缩,凝聚成一幅梦蝶庵的象征画卷。这与日本传统的茶屋设计方法相类似。
梦蝶庵
设计重点:水、植物与风·人类不可或缺的部分
_大海孕育了生命。生命体的80%由水构成。由此可以说,水孕育了生命。延伸到陆地上的植物最初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提供给从海中登陆的动物以水分。动物就这样从大海上到陆地,并在这里安居乐业,慢慢演化成人类。风传递花粉和种子,为生命的延续保驾护航。一切的生命都可以在水、植物和风中找到它们原有的影子。也正因此,人类才会在无意识中对水、植物和风抱有一种安心感。
_在我进行梦蝶庵设计创意时,脑海中诞生了“自然思想的曼陀罗”。我从梦蝶庵和自己所在的这个“场所”观察宇宙,并将梦蝶庵中所蕴含的世界观以图示形式进行表现后,就构成了这幅曼陀罗。在庭院中,设有飘着睡莲的池塘,这也构成我本人思索的场所。竹林在此代表植物茂密的生长。梦蝶庵中所有的窗户和出入口的开口部分都以“推拉”的形式构成,平时呈开放状态,所有的内部空间仿佛被联系在一起。风在室内与室外间自由通过,可以这样说,梦蝶庵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梦蝶庵中也充满了自然的元素。
设计重点:裂缝·毁灭的生命_生命的机缘
在毁灭的瞬间显现出新的生命。就好像在死的瞬间,新的生命孕育而生,在破裂的瞬间构成新的组合,毁灭与断裂仿佛将连续的事物一分为二。但我们知道,持续也意味着老化、懒惰与腐败。在持续中创造出裂痕,让新的生命得以重生。也许生命体死亡的真正意义即在于此。只有死才是创造新生命的机缘。
不同物质共存创造破灭的机缘,在此意义上,梦蝶庵可被视为中国不同文化的宝库。设计中在象征天空的屋顶和墙壁上形成裂痕,光线由此射出。
梦蝶庵
设计重点:天、地、人、物·支配自身的天地与自身所支配的物体
天、地是有生命的场所,并且揭示出这个场所的分界线。地是支撑人类的基础,而天则是守护人类的屏障。人活在天地间会心生安全感。而天与地也正是建筑原本的形态。人类在天地间生活,同时创造出“物体”,为自己的生活提供帮助。天与地给了人类太多的灵感,并不断滋养着人类内心的丰富。人类可以创造事物,也可以消除事物,人类将天地视为环境,并将它与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将“象征天空的白色墙壁与屋顶”与“象征土地的黑色地面”之间,放置着不同的“物件”,而“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行走。这个环境决定了我本人的命运,我本人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对物件进行移动,实现对环境的改变。对我来说,天、地、人、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命中注定的联系。
设计重点:具象与象征·具体事物的价值
汉字就是通过大量具象化诞生的。汉字不是记号,而是象征。亚洲的思想就凝聚在汉字之中。“这里”的空间具象瞬间与“现在”的时间具体瞬间构成亚洲的时空感。梦蝶庵就是基于这种思想借建筑具象化诞生的建筑。
中国不同时代的历史事件都会浓缩在各个时代的绘画或家居作品中。我作为居住在“这里”的具象化的日本人,对梦蝶庵进行构思,创作了献给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寄语。梦蝶庵仿佛象征了我本人与中国紧密关系的一种具象化的建筑语言。
设计重点:自然思想·自然存在于本人的心中
将价值规范置于自·之中。我认为自然并非存在于自己之外,而在于每个人的内心。西方的基督教思想以及从中所诞生的近代哲学理论重视客观,但所谓的客观性是将自然置于自身之外进行观察、分析和理解。然而亚洲的自然思想认为自然居于每个人的心中,对于自然要心存恐惧和敬畏。这样的自然思想决定了这部建筑作品的设计风格。
在我本人的“自然思想”之上诞生了这座梦蝶庵。它是本人置身于中国这片国土并感知自己与这个国家以及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后诞生的一部恢宏的篇章。
梦蝶庵
设计重点:约翰内斯·维米尔 海水与泥土的颜色
维米尔获得广泛赞誉的是他绘画作品中对“琉璃”与“胡桃”颜色的使用。而这两种颜色又是获得公众认可的具有象征“海水”与“泥土”深意的颜色。我想这两种颜色也许正是在人类记忆的远方存在的对海水和泥土感觉在人内心当中的复苏。
然而为什么是维米尔率先珍视了这两种颜色,直至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在观赏维米尔的绘画作品时会不自觉地感受到作品中不同色彩的和谐。而“海水”与“泥土”的颜色正象征了色彩中“普遍的美”。在梦蝶庵的细微部分使用了维米尔的这两种色彩。在白与黑、光与影掩映的梦蝶庵中两种“颜色”若隐若现。
设计重点:素材·身体感觉
“这里”与“现在”所产生的感觉以及“具象”感与素材的感觉相同。形态会随着光影的变化消失,然而素材将演化成全身的感觉不断宣告它的存在。所谓具体,即存在的感觉,而象征化则是指浓缩了这种复杂存在感的表现。对素材的感觉是象征化的起点。同样对素材的感觉还是与嗅觉和味觉密不可分的野生的感觉。当这种感觉变得淡化,那时设计也将变得毫无价值,而沦为一般的消费品。
梦蝶庵消除了形态与色彩的影响,而专注于素材和光影。卧室中的床让人产生触觉和嗅觉,由此延伸到对窗外的身体感觉。浴缸给人以水的触觉,由此拓展到对世界的视角。在此孕生出触觉,以及风的感觉、植物的感觉、大地的感觉、人的感觉,这许许多多的触觉充满了梦蝶庵中的每个角落。
设计重点:记忆与愿望·动态均衡
人就活在记忆与愿望之间。血液中的染色体和对以往的经验记忆将人从“对不安的挣扎中”解脱出来,但同时也将人引导向一种保守。只有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心存理想和愿望,才能“克服不安”,将视野放眼到未来。人在记忆与愿望的夹缝中苦恼并生存。关键在于在被记忆拖至以往的同时遵从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奋力向前。
沙发和床让人心生一种安心感,梦蝶庵中的沙发和床不仅考虑到这种安心感的营造。浴室的空间、沙龙、客厅、厨房等空间也会让人心生祥和,同时还意识到一种“欠缺的感觉”。这种“欠缺感”让人产生的某种不安正是居于梦蝶庵中的人们产生灵感的源泉。
梦蝶庵
设计重点:物·让人们从不安中解脱,但同时又会给人类带来烦恼
由于人的需求产生了物。而如今,物所实现的力量又远远超过了人力。由此,有人认为物的存在会给人带来烦恼,不如将物消除掉。当人们想从原始的不安中解脱出来时,物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空间就成为一种必要的恶行。所谓创作也是为了从不安中解脱出来。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不安正是来源于物的诞生。
也许世上没有物,人便减少许多不安,但它同时又是处于不安当中的人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
在空无一物的空间中“物”让人感到安心。也许正是这种让人恐惧的无,才激发人类创造出物。创作本身也是从不安中获得解脱。在梦蝶庵中放置了许多我所创作的作品。尽管这些物品会让人感到安心,但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尽量减少它们的存在。在梦蝶庵中人们既会感受到物所带来的烦恼,又能体会到物所营造的安心。
设计重点:建筑·建筑原理
家具和餐具可视为小型建筑。当从建筑中去除家具和其它摆件,依旧还是建筑,而当附加上家具与摆件后,建筑的意义并未发生变化。家具与摆件与建筑共同构成建筑本身的一部分。在此意义上家具和摆件也可称为独立的建筑。由此我认为它们是小型建筑。
梦蝶庵是“天地”与“物”创造的建筑。天地与地面的材料在光的照射下反射到墙壁与屋顶,对此我没有施加任何设计。在梦蝶庵的创作过程中,针对照明设备和家具,几乎倾注了99%的设计力量。梦蝶庵,是天地创造出来的场所,也是单凭家具和照明营造出来的内部空间。
NO.2 花阴>>>>>>
花阴
以餐馆为中心,狗的宾馆、动物诊所及花店的综合建筑。
此建筑面临国道,车的交通量大,对事业的经营有帮助,但来自道路的噪音比较大。占地道路侧夕阳强烈。应该清除西侧(正面)的刺眼的条件,建筑内部由两个地域构成。外立面西侧是被称为gallery的区域,这个区域有花店及美术馆等,为照射到餐厅的阳光起到过滤作用。西侧正门的设计巧妙地使外壁光线透过玻璃过滤后柔和地撒进室内,竹子则造就了唯美的斑驳阴影。
花阴
这样决定国道方向的表面特征由此化解了强烈的条件。
东侧有大小合适的山峰,环境舒适。设置了阳台,在外边也可用餐。
花阴
建筑整体结构采用了钢筋框架斜材,使之保持耐震性,且钢筋框架结构被漂亮地直接表现出来。
花阴
东亚的结构是梁柱结构,相对于西方的墙结构有显著的空间特征。虽然数寄屋(SUKIYA)包含结构之美,但此建筑是与佐伯邸同样的“铁的数寄屋”。
更多内容,请点击设计对话·大师篇之黑川雅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