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家居网 装饰频道】家是什么?不只是一所宅院,在宅院之间里那种嘘寒问暖与兴荣共存的情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而把家建在“家”中,即建在生你养你的故土之中,你的血液,灵魂都会得到通畅的滋养与安定。(编辑:李英杰 造型:王思几 撰稿:易水寒 摄影:围观工作室)
即便是朱小杰这样一位享誉中外的设计师,他对家的选择没有任何的犹豫,“其实很简单,什么是家?就是生你养你的地方。”听到这句话时,眼前的这六层大宅院似乎也就出现的理所当然了。而每当提到这所大家眼中公认的“大”宅时,朱小杰似乎并不完全认同,他更希望大家不要把它当作传统的大house来看待,这所有的平方不过也是为了满足他工作与生活的需要罢了。就像这院子里的每个人都称呼他小杰老师一样,亲切而倍感舒心。
朱小杰:石匠、木匠、钳工、会计,最后还是回到手艺人的角色;现任温州家具学院院长、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澳珀家俱艺术总监。
说起这个院子,已是十几年前建造起来的建筑。如今已经长了十几年的爬山虎满满地包裹了整个建筑,扎在院子里的根也已是非常粗壮。几乎每一个走进院子的里人都会被整栋建筑的水流声所打动:开在建筑中庭的楼梯背景便是直下的水幕,从屋顶顺次流淌而下,偶尔也会波折的经过一下某一层的室内,最终则是淌进院子中,与中庭楼梯对应的长方形水池之中。
缓缓的水流声源自朱小杰的童年记忆:住在山脚下,而门前就是一条小河,从山上流下来,下游的水是粗水(生活用水),而上游的水则用来吃。年龄大一点的时候,需要到上游位置去采水吃,每一天沿水而行,饿了吃吃麦饼,渴了喝口泉水。这就是整个童年的生活印迹,如今这些印迹都被影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文章内容来自于PChouse家居杂志2015年12月刊
眼前的大宅院,并不只有朱小杰自己分享,还有工作在这里的六十余人一起。中庭的楼梯将建筑一分为二,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功能,所有人的工作地点都集中在二楼西侧的空间,而一楼新晋的食堂则是大大的福利,没有被楼梯分隔的一楼空间把餐饮空间与“瓯窑儿女”展示空间结合在一起,您会羡慕这里的员工吗?二层的东侧空间和三层空间则分别是澳珀家具的经典家具系列展厅。
藏在“小”宅家里的瓯江,蜿蜒而下,带着朱小杰对家乡的深情。
密密缝补的木作,却成了另一道风景,瓯瓷也要来凑凑这热闹。
工作完下楼吃个饭,新开始的食堂成了澳珀人新的生活方式。
而四层则有不一样的味道——“圆木家生”展厅。何为“圆木家生”?在温州,木匠有三个种类:建房子的“大木”,做家具的“方木”,和做生活日用品的“圆木”。而“家生”则是温州的方言。四层空间的“圆木家生”婚嫁系列展览则是展出了朱小杰对这一系列老物件的收藏,也成为一种家乡情感和手作情感的表达。当然,目前这只是收藏中的一小部分,“以后,我想做一个博物馆,把他们都展示出来,让大家都好好看看我们的老东西做的多么好。”
四层之上就是朱小杰的私人空间,他和太太生活在这里。而这里和楼下的感觉并没有太多的不同,每一件生活家具一样都是出自他的手。当然,如果说那四条爱犬,则就是最大的不同了。
在他的私人空间,没有明确的客厅边界,自己喜欢坐在哪里,就搬来自己的桌椅,成了客厅。
收藏不是刻意地追求数量,时间久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自然多了起来。
习惯早睡早起的朱小杰,会在早晨5、6点时候带着自己的爱犬去爬山,回来之后便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状态。午睡过后当然也不能忘了与爱犬趁着午后的温暖阳光在楼顶的花园散散步。
“我感觉现在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我已经开始装修一套买了十几年没住的房子,准备搬出去!‘逃离’这里”,说罢朱小杰也笑了。从笑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老头儿,他热爱自己的家乡胜过自己的功名利禄,更多的时候,他希望自己可以隐在繁杂的人群中,认真的做一份木匠的工作:静心雕琢手中的那块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