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象建筑与慢屋的故事之 中 】
四、朴素的设计出发点:
元象建筑一贯的设计原则——拒绝时髦、流行的设计手法及套路,力求在创作中提出直接而质朴的解决方案,做恰当的建筑。作为一次“当代乡土”的尝试,我们更应该让建筑真正的属于这个场地。
》》属于场地的建筑
布局:控制尺度,将建筑体量化整为零,加建部分形成多个坡屋顶与周围农宅尺度相呼应。
边界:当地石头所砌筑的围墙作为边界存在,让客栈与周围邻居之关系既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
半下沉的公共空间的介入:这个设计最难的是要跨过面前的马路欣赏前面的洱海水景。建筑与马路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我们采用了一个半下沉的公共空间以塑造一个双重的联系。空间下面通过石头围墙低下来的地方,可以建立与水景的心理联系,空间上面新塑造了一个平台,建立起与洱海水景更为直接的关系。这个平台用了与建筑主体不同的结构方式(钢结构),其标高也有所降低,同一楼地面建立起更亲近的关系。这个平台右边所接的建筑是开敞的,这个动作,一来让底下上来的流线始终处在宽大的室外感之中,让二楼更有一种地景感而不是建筑感,二来,从马路上看,建筑也显得更加空灵、轻巧,不像周边房子那样很实。
客房设计多样性: 一共13间客房,每间客房都拥有独特的景观,与场地发生直接的联系。我们做了10个不同的房型,创造多样性的体验。
新建建筑与老房子之间的关系:新老房子之间的交接设计得比较自然,在结构处理和空间功能处理上都很直接,在形态上也有延续。
》》关注现代建造与传统之关系:
低技作为策略:在造价及当地施工条件限制下,选择了相对常规化的结构和营造体系,在新一轮的乡建大潮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架系统下用石头墙砌筑界面,石砌墙面是当地工匠的一种较为成熟做法,希望用质朴材料营造客房空间之独特体验。
传统材料的当代表达: 关注现代建造与传统之关系,在框餐桌。设计师意图向使用者传递简单、质朴的生活理念。
旧物再利用: 家具陈设使用当地拆除的老木房梁改制,体现了时间的痕迹与一种在地状态。植物与生活:水院院心种植着百年的古茶树,摘下来的叶就可以在火塘烤制。院子里的石榴,梅子,李子树的果实都会泡制成酒,那应该是到达时的欢迎饮料。后院有一块菜地,摘下来的叶就可以端上早餐》》生态策略与绿色环保:
除了“在地性”,我们还强调作为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充分利用当地气候优势。花数十万元设置10吨级的中水处理系统(在大理环海路市政排污管网不健全的背景下),为的是“不向洱海排一滴污水”,自净回用作为景观用水,以负责的态度表达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同时在客栈主入口设置了中水系统的展示窗口,以便向客人传递环保之设计理念。
【元象建筑与慢屋的故事之 下 】
五、慢屋项目落地后的尾记:
一个好的建筑必定是多方合力的结果,特别需要一个“好”的甲方。在慢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在设计图纸上控制,也花了很多精力在建造的过程中去协调各种关系,努力让项目落地。
》》直面市场,从使用者的体验角度开始设计:这一次我们不再对业主、甲方负责,我们必须直接对使用者负责,在室内设计阶段,我们多轮调整方案,目的是分析透酒店客人的使用行为模式,我们希望慢屋的每一间客房都能有独特的体验感,我们希望做到“设计创造价值”。
》》控制造价,强调“适度的设计与建造”:控制造价,降低建设成本是所有甲方的一致目标,对于建筑师甲方也不例外。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设计的浓度,让好的空间体验感落地很重要。在大理相对落后的施工技术条件下,是否保留一定的粗糙?做到什么样的精度,如何将这种“粗糙”控制在效果允许的范围内,做到“适度”很重要。
》》学会接受“不完美”:关于单坡顶与双坡顶的故事:我们的方案定稿设计为单坡屋顶(模型照片可见),从建筑师的角度希望这是一个更有现代性的新乡土建筑,后来在施工过程中遇突发的风貌控制,只有临时改为双坡屋顶,这是设计上的“不完美”。然而在建筑室内完成之后,我们发现双坡屋顶的框景效果颇具古典意味,让建筑室内与湖景共同构成更为精神性的空间,这一点是我们在被迫改方案时所未曾想到的。对于一个甲方而言,一个项目能否落地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遇到突发状况时我们必须权衡利弊,必须“忍痛割爱”,学会接受一些设计上的“不完美”,而最终的结果往往也没有设计师想的那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