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2:设计中的“光”和“少即是多”
【PChouse】对光的运用,在二位的作品里会有什么样的体会?
【方磊】空间当中利用光的案例还是蛮多的。最直观的是我的办公室,我选办公室的第一点就是要有自然光。
在自然光的前提下,我还会尽可能地去利用这些自然光的元素;当天色暗下来之后,我们会营造一些人工光源。其实,我自己的家也是这样的。在白天生活当中,我尽可能希望它是亮的;但如果在晚上,我的卧室整个空间一定要一点光都看不到,那我睡眠质量会相对更高一点。
方磊作品:OneHouse壹舍设计办公室
【王少榕】光当然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大部分住宅都是从建筑入手,朝南居室,但有些像卧室这样的地方并不是光越强越好。
很简单,就像夏天、冬天的光,强弱是要分开的。冬天因为太阳直射的角度比较小,会延伸到很里面,但光照得比较舒服。这种如果通过建筑不能过多改变的话,就要通过窗帘来控制。
光可以营造不一样的气氛。有些空间暗一点,也不是不好,会有静谧的感觉;有些空间亮一点,会让人有愉悦的感受。这种形式之上,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空间的氛围和感觉实际上就是怎么利用光。不能改变光,所以我们只能是利用,我们会经常会思考,想要营造什么样的氛围,我们该怎样控制光,怎样控制材料。
【PChouse】对“少即是多”有什么样的理解?
【方磊】少即是多”其实是建筑设计、空间设计的一种哲学。在我个人看来,可以更精准地把这个少运用到位就是为了更多的获取。其实越简洁的空间或者建筑,是越考究一个设计师的功底的地方。
所以从材料或者结构,甚至是建筑原有的裸露的结构上来说,简约它是设计很经典的一部分。并不是一定要用装饰物去堆砌才会有设计感的存在。
方磊作品:OneHouse壹舍设计办公室
【王少榕】我说的范围稍微再大一点,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用大量的物资去堆砌自己的家,以为物料堆砌就是提高生活品味的一种,其实并不是那样。我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跟“多”、“少”是没有关系的,并不是说绝对的少就是好,绝对的多就是好,适当就可以了。如果用一种材料能做好空间,我就不用第二种材料,能用两种的话就不用三种。
王少榕作品:Seamless Theater
之前,我在日本工作的关系,对日本禅宗有一些了解,其实没有那么玄乎,就是一种习惯的问题。其中的理念就是“我就这样就够了”。吃东西也是一样,就这样就够了,而且这样才是有品格的,并不是“多”有品格,“少”有品格。通俗来说,如果你的家里用很好的材料,只会让人觉得你有钱,仅此而已,并不会觉得你是个有品位的人。如果你的家里一面白墙,刚好有片树影打进来,很漂亮,树影旁边还有东西去衬托,会令人觉得你是懂生活的人。
王少榕作品:云上的办公室
【PChouse】在日本生活的经历对王老师回国之后有什么样的生活启发吗?
【王少榕】非常多。前几年国内的装修红红火火,其实是大量浪费、破坏地球资源。其实我们用更少的东西就可以达到我们的生活需求。但我们在欲望下,用更好的舒适环境、更多的生存空间、更多的物料来完成我们的生活。但其实很小的房子,很少的东西也还是可以过好,我觉得我们还是在过渡阶段。我们做设计,一定要先去思考方向,不要一味依赖过去的思想。
Part3:让空间平衡,细节很重要
【PChouse】在设计中,怎样能做到空间与软装布置的平衡?
【方磊】平衡是很难定位的,每位设计师、每位业主对平衡的把握肯定都不一样。不同的空间来说,这个平衡度和平衡点都是不一样的。个人喜好来说,如果一个业主是喜欢很热烈或者很冷酷的空间,他这个空间的硬装设计就是很酷很干净,哪怕我们放一把椅子,这个点就到了,再多放一些东西,就真的显得很多余了。在我个人的设计应用当中,还是针对不同设计空间的这个点去区别对待。
在我的家或者办公室,一定要说的话,空间和布置的平衡点在7:3的度吧。在我家里,每一件出现的东西一定是我真实想要的,如果不适合这个空间,我一定不会让它存在。
方磊作品:浦江新城十号院
【王少榕】从空间设计上,大的软装家具已经是定好的了。给什么年纪的人来做,需要什么样大小的家具,希望是怎么样的一种环境,还是根据生活来选。
举个例子,比如做一个住宅,做一个餐桌,我不只希望它只是吃饭用的,还可以给小朋友写作业,喝喝茶,吃吃小点心。那我们会把餐桌的高度降低到65公分。当你降低到65公分的时候,你的手的感觉就有点像是在喝茶的感觉,也可以吃东西。如果主人做料理比较精致,你的视线高,你看菜的感觉也会更加好,而且旁边是可以围坐的,就像我们今天在这里喝茶一样。所以,一些尺寸的细节是可以改变生活的。尝试将桌子多用,我希望是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还是根据业主家的生活习惯去做,会更好。
【PChouse】如何让简约的空间变得更有温度?
【方磊】如果要让一个冷酷的空间有温度:首先,在空间的前提架构下,我会运用灯光,这是设计后期必须要考虑的一个东西,用不同的灯光,不同的室温都可以改变感观上的不同;还有一个就是材料,材料有各种色度,它吸收色或者反弹出来的色度都是不一样的;再来就是后期的软装搭配,怎么去拿捏风格的定位,包括饰品的外形还有数量都是很重要的。
王少榕作品:上海W宅
【王少榕】氛围也可以想象成温度。有些空间我们需要阳光,愉悦的感觉;有些空间则是需要阴暗的,因为人不是永远都需要快乐的,有时候也需要孤独的。那需要孤独、需要安静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种空间?那我们所营造的空间氛围就是那个空间的温度吧。空间跟人也一样,你要有阴暗的方,要有阳光的地方,有宁静、中性的地方。我觉得还是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情况去营造这个感觉,再给空间温度吧。
【方磊】我是属于那种性格比较随性的一个人,更多可能就是活在当下的状态。尤其在我家里面就体现得更明显了。像刚刚王老师讲到的,有时候人就是要安静下来,寻找一点孤独的氛围。但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有时候一首歌,一部电影,一个情景都会让你的心情发生很明显的变化。
像我在家里面就是这样,因为我们平常在工作当中就要思考很多的方案,跟很多人交流,那种是属于很动的,吵杂的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我需要沉淀,所以我会放一些很轻的音乐,营造一种愉悦感的氛围,在空间当中做一些冥想。这就是刚刚讲的最直观的寻找孤独的状态。
谈到楼梯间,真的是所有人到我家里面都是不能理解的。刚开始我会跟不同的人解释,但慢慢我已经不想解释了,那种设计其实在欧洲或者日本都是非常常见的设计方式。作为我自己独居空间,它就是我喜欢的,我所想要的,这就够了。楼梯的栏杆为什么一定要符合所谓的规范?很多规范性的东西在我的范畴里是给设计造成障碍的,我相信王老师在这方面会有共鸣。我的设计考虑的都是一根线的东西。我家里没有小孩,不需要考虑安全度的问题。甚至平时在爬楼梯时我很少会去碰它的。我觉得它就是一个给我带来愉悦的空间。
王少榕作品:上海名门展厅
【PChouse】王老师在做设计的过程中会碰到这种‘我就喜欢’的情况吗?
【王少榕】我倒不会,但很多业主倒是有。但我们会跟他慢慢沟通,沟通下来之后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他的眼睛在喜欢各种各样的照片,但从他的经历来看,我们觉得他不适合这样的设计。像我们在欧式的房子穿着睡袍出来,这样的场景似乎太奇怪。人和空间是要契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状态。欧式也可以,欧式也很好,但在中国往往没有那种贵族生活下来的(经历),只是商业的关系。业主也是看照片喜欢这样的风格,但他并不一定适合这样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会在慢慢的沟通当中,帮业主发掘适合他的生活方式。
设计师王少榕(左)、方磊(右)
本期干货总结
1、前期方案可以天马行空,后期执行需理性地对待空间、材料、结构的应用。
2、空间的氛围营造本质上就是怎么利用光。
3、其实越简洁的空间或者建筑,越考究一个设计师的功底。
4、生活品质跟物品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事情适当就可以。
5、设计师应该站在设计的角度,尽可能地为市场去做一个好的引导。
6、在慢慢的沟通当中,帮业主发掘适合他的生活方式。
更多设计师资料:
PChouse方磊个人主页
PChouse王少榕个人主页
场地提供:Tao家居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