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出发,PChouse Award评委畅谈“新私宅”“新乐趣”
//img4.pchouse.com.cn/pchouse/images/new_designer/20230615/10017315.jpg

很帅的人儿

撰写饰品、家具和色彩搭配的相关文章

2021-11-12 来源于:pchouse PChouse原创

【太平洋家居网 设计频道】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曾说,“在这个时代,人心的自在是尤为珍贵的,我想建造的是能让人心扎根的地方。”

私宅作为直接体现生活风貌的所在,也是属于居住者心底最真实心安、释放自我的居所。

在崇尚居住升级的时代里,优秀的设计师们都在探索、发掘居住空间里得以延展的、更有突破的可能性,力求在满足身心的释放之外,引领一种更前沿的居住风潮。

2021年,PChouse Award私宅设计大奖迎来第三届的赛事进程,以“居住新乐趣”作为年度主题,十余位业界大咖坐镇担当评审,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多元开放的视野,多维度考量参赛作品在体现当代“居住乐趣”层面的设计理念与实用价值。评选具有当代精神风貌、引领空间潮流风尚的私宅。

从“新”出发,PChouse Award评委畅谈“新私宅”“新

PChouse特别邀请众位评委们就“居住新乐趣”以及“定义新私宅”这两个话题做延展,从各自不同专研角度表达对私宅设计的观点,展开对居住空间从实用、美学到精神层面的探讨,启迪与激发人们重新审视当下生活。

 

■ 定义新私宅

PChouse Award倡导“定义新私宅”,在您看来这里的“新”最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陈暄“新私宅”强调的是一种互动跟使用属性。是人对于空间的使用,是人与人、人与空间之间的互动。

 

唐忠汉“新私宅”的定义是有一种趋势性在其中的,可能是对于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反应。这样的“新”必须能够去充分融合,譬如对科技、智能、新材料、新设备的运用等等。住宅的“新”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贴近时代的脉动去进行设计。

 

孟也从居住的角度看,现在的私宅更注重生活情趣与情绪的释放和展现。它是一种设计师和业主共同对住宅提出的高要求,我觉得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无论走到哪都是一种进步。

 

孙建亚“新私宅”更注重心理层面的需求、变化。比如后疫情时代,我们会花更多时间在家里,会把外界的需求融入到家中。如何让更丰富多样的生活都能够在家中解决、处理,回到家是否能够如同度假休闲般放松下来,这些都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

 

青山周平现在越来越多的私宅设计开始关注看不见的部分,所以“新私宅”应该是要体现在打造这些“看不见的部分”的生活体验。

 

高志强新住宅的“新”字是回归以人为中心的居住体验而展开的设计态度。为业主进行室内设计,实际就是开展关于居住者家庭成员生活场景与情绪体验营造的过程。

 

郑东贤如今人们不会在居住空间里放入过多的装饰,反而会应用更多留白,或者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新私宅”很可能是回到原始的,更贴近人的身体、人的感知这一状态的住宅。

 

张海华对于“新私宅”的定义,我的个人理解是简空间,大世界。“简”既是当下人生活方式的缩影,譬如“打开一部手机便知天下事”,更是一种中国人所推崇的“大道至简”“简生万物”观点的体现。对私宅空间而言,表现为用朴质的设计手法,以低调的方式构筑空间,达成与自然的和谐共融,由此包容更多元的文化,获得更广阔的世界和无尽的想象,即“大世界”。

 

方磊我们会把前瞻性、前沿性的思维应用到设计当中。回归到“新私宅”的角度,这是一个环状的问题,包括新科技、新能源、新生活、新思维,以及客户所接触的一个新层面。要纵观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用发展的眼光,有区别地来分析寻找新的切入口。

 

杨焕生:所谓“新”的部分实际上是一种行为上的改变,比如人与人之间沟通、相处模式的改变;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改变,代表着共享观念的产生等等。这些都在不断颠覆以往的居住空间配置。

 

潘冉“新私宅”的“新”可以理解为,我们对生活的需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状态,因此我们去创造。创造新的物体,新的空间,新的生活方式来满足我们当下的需要。

 

■ 居住新乐趣

今年大赛的主题是“居住新乐趣”,您怎样理解这个主题?在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当下,我们更看重的是住宅带给我们的哪些乐趣?

 

王中“居住新乐趣”这个主题,在我看来即是对艺术化生存方式的向往,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陈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快乐,也就是给人的一种满足感;另外一个可以定义为幸福,体现为一种安全感;再到当下的这种乐可以叫做找乐。它分为内外,外是一种社交属性,内是宅在家里的人生活的实际属性。比如有些人很喜欢电竞、很喜欢吃等等。

 

孟也我觉得房子应该和人一样,不要那么木讷,而是要有情趣,才能给有情趣的人更好的支撑。让房子和个人、生活的情趣相得益彰,保持同频。换言之我们可以打破功能需求上的限定。比如,我们既可以在餐厅品尝家人做的美食,也可以把它当成工作室。这就是趣味性空间的打造,让设计和情趣相匹配,或者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才有意思。

 

李益中我希望这个“新乐趣”是在满足安全与自由的情况之下,空间更加地开放。如何促进家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同时能够更加体现时代气息,引领全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设计师所应关注的。

 

唐忠汉住宅的乐趣来自于很多层面,包含我们的五感六识。住宅实际上是食衣住行整体的融合。对于居住的乐趣很多还是要往内探索,因为这里是一个要跟自己独处,跟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交流的地方。“居住乐趣”在空间与人的互动、环境与人的交流之下,帮助居住者形成更清晰的自我,让居住者表现出真正的更完整的自己。

 

青山周平我们的时代秩序、生活方式一直在变化,因此我们的居住状态也在变化。设计师需要特别敏感地关注、观察生活方式的变化,然后应用到私宅设计当中。这是设计师对时代的一种态度,不仅是百分之百满足甲方的要求,还要对甲方负责,同时也要对时代负责。

 

孙建亚这种乐趣可以体现在,我们回到家里是否能够如同度假休闲般放松下来,以及由此相关的,在设计中要考虑到的室内与景观的相互沟通等问题。

 

郑东贤实际上居住空间正在慢慢变成一个非日常的需求,我们白天在城市里接受高密度的信息,在特别复杂、速度飞快的环境里生活。回家之后更多的是希望回归本我,恢复自己的精神。这应该是我们当下对居住环境变化的需求。

 

高志强“居住乐趣”绝对不仅是那些被刻意描绘的仪式时间。当我们长期居住在一个空间里时,持久的美好体验才是一栋住宅真正给居住者带来的乐趣。过去我们总是关注怎样创造乐趣,现在和未来也许我们可以着力于防止和杜绝在居住当中产生的空间体验疲劳和麻木感,放弃空间维度,而采取时间维度上的创造,帮助居住者减少情景体验产生的负面影响。

 

何永明我觉得“居住新乐趣”第一在于颜值,颜值一定要高,这样才能打动年轻人;二是个性,人才是主体,人的兴趣爱好与他在空间中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三是科技,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这是当代生活乐趣有代表的重要方面。

 

张海华这些乐趣可能更多地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上。年轻人、多元文化的注入带给家庭不同以往的生活状态。设计师则要在这种变化中,规划出新模块或者新空间,去更好地融合整个家庭的氛围。

 

潘冉居住的乐趣应该是一种最大程度满足和自己个性相符的生活方式,以及由生活方式引发的空间结构和家居布置规划。这与我们以前讲的住宅标准化,住宅产品的可复制性是相违背的。所以在新时代的私人住宅里,我们更多地是探讨如何将空间的个性化发挥出来,从而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舒适度,我觉得这是一个二者兼备的空间。

 

杨焕生:应该是包含了所有居住方式的生活态度,比如与家人的相处模式、与朋友之间的社交空间、与家里宠物的互动、与大自然的接触……所有生活、工作的部分,都是居住的乐趣。这些乐趣其实也会改变居住生活空间的模式,甚至可能会产生更特别的空间形态。

 

方磊居住空间所承载的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或全部的生活精神层面的东西。在这个空间里会有无限的可能性。比如说一场party、一顿烛光晚餐,享受一段美妙的音乐……在这个空间里乐趣是无限制的。

 

■ 居住风潮

当视觉上的繁冗被渐渐丢弃,不再是主流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代替它的下一个设计风潮或居住风潮会是什么?

 

孙建亚去繁从简会是未来设计的一个趋势。与此同时,我们的设计不仅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哪怕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后仍然不退流行,还要保证工艺、品质。设计师为空间注入的一些标记性设计元素、手法应该更加低调,让其能够更好地包容,包括时间的流逝、业主的个性、流行的变迁等等。

 

青山周平我们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变化可能是向着虚拟空间发展,可信息化的部分正在逐渐转移到虚拟空间,甚至可以不用在实体空间发生。没有办法信息化、虚拟化的部分则会被留在线下的实体空间,越来越被强调,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在我们的私宅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化。比如越来越少的人会在家中看电视,越来越多的社交功能不只在客厅发生,还会在餐厅、厨房发生。

 

高志强空间是具备情绪温度的,新的室内设计时代应该通过对情景的企划,开展空间的情绪设计。

 

梁雯:设计师在设计中,要发掘和探索空间要表达的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孟也视觉盛宴还是要有的,人们对于视觉的追求会从流行切换成自我,切换成有力量感的视觉呈现。有可能是色彩、文艺、个人爱好,也有可能从生活、古董中提取。不管哪种,都在视觉上充满了冲击力。不是让人不适的感觉,而是焕然一新。设计重要的使命就是与众不同,但住宅一定要与人和谐相处。设计师要考虑业主的性格、喜好,运用不同的材料、手法,让设计独一无二。既要有生活情趣,也要有美学带来的有性格、有性情的视觉盛宴。

 

张海华我会非常关注家庭内在的凝聚力,或者说家族历史,从而沿着这个线索一直往下走。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里讲的家风也好,家族精神也好,都是一直延续着的。我希望在我设计的当代空间里,也能在精神上延续这些东西,将其隐藏在设计的背后。将传统空间的序列感和经典元素转变成当代的设计语言,融会贯通于当下空间的设计中。

 

何永明我认为极简一定是大方向,多则惑,反而少会让你内心感到更丰盈。另一个风潮是符合我们文化语境的风格。这更多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若回溯15年、10年的私宅设计势必如今日的概念相去甚远,即便是距离今日并不算遥远的5年前,我们都还在经历另一场对于私宅设计的矫枉过正或是盲目追逐,而这些,都是私宅设计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当每一个人都意识到私宅中“私”的属性后,“宅”便获得了新生,家越来越像自己,也真正注入了精神力。对于设计师而言,设计一套房子,看似是一种对他人私宅空间呈现的助力,实际上,则是在经历一场读懂一个家庭、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一个时代社会风貌的过程,这是设计本身对生活的成就。

 

特别鸣谢

(以姓名首字母排序)

陈暄(十上建筑 创始人;艺术家;建筑博士)

方磊(壹舍设计 创始人)

高志强(中设筑邦设计院 副院长;AFFD设计事务所 总建筑师)

何永明(道胜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

梁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副教授)

李益中(李益中空间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

孟也(孟也空间创意设计事务所 设计总监;外WHYGARDEN家居品牌创始人)

潘冉(名谷设计机构 创始人)

青山周平(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孙建亚(亚邑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

唐忠汉(近境制作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王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院长/教授)

杨焕生(YHS DESIGN设计事业 执行总监)

郑东贤(PLAT ASIA 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张海华(Z+H仁海设计 主理人)

 

打开太平洋家居小程序,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评论

请文明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