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源木的交流,牵引出一些由设计延伸而来的别样话题,譬如作为设计师,如何在实践之初有意识的树立自己的设计观;作为管理者,如何形成有针对性的设计管理概念,继而为团队量身定制工作标准等等。对于在行业内沉浸式深耕的设计师来说,设计的眼光从来不止于项目本身,还包括基于变化及时反应、调整,在自身经验、团队需求、行业动向的叠升过程里,寻求个体的动态平衡。在感性与理性、团队与个人、独立与依存之间,源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因此,发生FASHENG 对设计师源木进行了一场专访报道。
2009年是源木入行的第11年,他离开北京,回到杭州,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寓意事业的新阶段如同寻找到新的水源,开启日后「More Design」的更多可能性。
伴随国内家装行业的诞生而成长,源木是较为晚熟的那一类设计师,在一线长期的持续实践中积累经验,直到2013年、他在33岁时终于迎来质变。这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在一线实践之余,他主动接触不同类型的设计师,观察、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摸索规律,初步确立了自己对于私宅项目的设计观点。他的实践带着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可以说,他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产生“第一个作品”,来回应自身与行业特性共同作用的“此时此刻”。
空中的盒子
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学习姿态,他将自己的首个作品定位于2015年,那时,他开始脱离“行活”经验,尝试创造为个体量身定制的精神性空间:空中的盒子,这个诞生于杭州的私宅项目,便是他第一次将这样的想法付诸实践。
空中的盒子
源木对设计的敏感,得益于他常年成熟稳定的经验输出,以及对细节的敏锐观察,面对这个300㎡的项目,他最初就很精准的将关注点放在了研究业主热爱的书法上,“字如其人,这位从事金融行业的海归文青,字迹透露着务实、踏实的生活态度,我们也希望为他打造一个可以寻求安全感、符合个人气质的和谐空间。”
空中的盒子
将空间看作业主生活态度的外化和延伸,他第一次收束起以往天马行空的想法,转而在克制的规则里,通过光影、材质、线条相互搭配,循以理性、规则、秩序的原生表达,没有多余装饰,唯有让人成为主角。而整个空间的灵魂,则存蓄在设计师为业主量身打造的“空中的盒子”中。立体几何方盒子构成了一个悬浮的空中书房,起到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作用,极简的雕塑感不仅呈现了人在画中的平面效果,还梳理出一个纵观全屋的视角,动静之间得以自由切换。
来过业主新家的朋友也曾表示,这个空间仿佛迪都写着主人的名字。这样的反馈,也让源木确定了对空间精神性的精准追求,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观,而非被强加的思想驯服。
随着实践的深入,源木的作品中展现出更强烈的克制与适度.他强调从空间与人的需求连接出发,在功能、人文与艺术间,寻找自然流畅的动态平衡,并通过专业的设计把控和服务为空间赋能。
应该如何理解这种较为综合的克制与适度呢?“陶”这个项目呈现了最佳的答案。时至今日,我们可以沉浸式的开启探索,源木也特意选在业主入住一年后的秋天回访,当秋日阳光洒满庭院,生长出更温润的力量,沉淀之中亦有新生;同时,设计师也希望用一年时间,去验证这套为业主量身定制的孤品,是否不负当初所托。
陶
私宅定制的不可复制性,源于业主的特性表达。陶,既是业主姓氏,也是陶然于世的生活状态,温婉淡然的家庭成员,需要一个学习、成长、养心、展示生活品味的居所,这些关键词指向时光历练的得体需求,梳理房子与人的关系,设计将业主对于禅意空间的向往和居家教育的功能相结合,以建筑手法打造挑高空间,辅以光影、材质、家具,整个家拥有了大朴若拙的“骨相美”。
陶
以包豪斯体系中的美学构筑属于东方的禅意。屋内,是通过模度、构成与细节、尺度变化而实现的诗意,将诸如楼梯这样的存在转化为雕塑般的装置,上下空间形成对望的结构关系;同时,与业主一同淘来的风化木、从葡萄藤架下捡拾的条木,都构成了看似无意义的艺术;屋外,是未做过度改造的野趣花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环境,木廊架下,石桌台上,留白了主人既安逸又有闲趣的清欢。
对于源木来说,追求空间的精神性,某种程度上也是寻求空间的“组合审美”,不做过多的技法表现,以克制的笔法来满足需求,同时也意味着获得更多设计自由。
陶
在具体的设计之外,我们共同探讨每一位设计师都会面临的综合资源匹配问题:如何保持设计节奏让理想变为现实,同时确保高品质的施工与完整的落地?基于这样的考量,2016年,源木加入了专注全案设计定制服务的“容象空间”,公司合伙人的身份,让他在锻造设计力的同时,更注重设计管理的迭代更新。
像做设计一样思考如何经营团队、提高能效,他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为一套标准化的迭代步骤:第一,满足功能,保留原始感性的创意;其次重在提升和完善,以及前瞻性的预见或颠覆;最后,该是回归到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
德清龙凤山庄
在他的观察中,多数设计师都只做到了第二步,满足甲方和设计师本人的需求,但是否满足建筑、自然与环境特性、满足时代与未来需求,这一点还有待商榷,想要回归“合理”,需要设计师始终关注社会、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的变化。拿当下的用户迭代来说,年轻的消费群体越来越注重空间自我意识的共鸣,在另一个项目“摩登东方的美学空间”中,要体现个体意识,并非传统意义上千篇一律的风格作秀,而是从人的具体感受出发,抽象为对自然观、山水观的理解,进而以设计回应这种文化共生的感受,使一桌、一椅、一画,都渗透出东意西境的魅力。
德清龙凤山庄
随着设计视角的转变,曾经认为自己会一直专注私宅设计的他,也开始涉猎更多类型,从为个人、家庭服务转变为为某个群体而设计,对他来说,这也是跨越设计惯性的突破。
蘭·越里
来到杭州临平的商业核心区域,感受源木呈现的商业空间蘭·越里,他用相匹配的文化情绪来回应时代新生,围绕茶与美食的园林造境构建风雅,蕴藏在虚与实的多重张力里,清泉、淞涧、浅山……这些空间的名字,分别对应传统文化中的不同意境,也意味着启用包间的不同功能。在源木看来,所谓全案,并不是把材料、家具做完即可,而是更应该回应精神层次的多重需求,同时也考验团队“玉汝于成,行而不辍”的耐力。
蘭·越里
源木的文件夹里,总是习惯性保留一个“未完成项目”的文件夹,积累了许多他反思学习的日常。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保持反观、反省,他同样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战胜既有惯性思维,设计出一个更具精神意义的纯粹的公共设施。西湖边的音乐盒子「 4′33″」便是一个雏形,精神至上的建筑脱离周围环境的控制,用极致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空间情绪,呈现克制的、非标性的艺术表达。虽然因“未成形”而留下遗憾,但通过这个项目已经嗅到他的求变意味。“去看就是去思考,去思考就是去看,如果你能改变人们观看的方式,就可能改变他们思考的方式”。
在此之外,源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探索经营逻辑的管理思考上,他带领团队实现了设计与运营的横向配合模式,要求自己不仅要躬身入局,还要时刻保持敏感,以完成快人一步的储备与协作,优质客户、原创性设计、特定项目的资源属性等,这些难以复制的人与物,成就了他更为珍视的灵感来源,也成为团队设计成果的特性所在。
源木及其团队
在杭州,新生设计力量正在快速觉醒,市场萎缩与行业内卷并存,如何更稳健、更健康、更环保的迎接挑战,如何完善综合资源的匹配关系,做出高品质的向善设计,源木选择直面现实去求真,保持行而不辍的行动力,便能未来可期。
凡本网注明“出处:其他”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的准确性由原内容提供者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