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自然的力量丨周子鉴:回归材质本身,唤醒与自然的共鸣
//img4.pchouse.com.cn/pchouse/images/new_designer/20230615/10017280.jpg

海绵大宝

寻找和介绍新兴设计师和品牌

2023-8-28 来源于:pchouse PChouse原创

拥挤的高楼大厦,水泄不通的马路,忙碌繁杂的工作,千篇一律的生活……我们似乎被城市束缚太久,也因此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

那么,居于城市,就一定意味着远离自然吗?二者真的只能站在对立面吗?

其实不然,正如贝聿铭所说:“好建筑充满自然的味道”。

城市与自然之间并不冲突,亦可以共生共存。模糊现代都市与自然的界限,在城市中感受自然气息,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趋势。

●周子鉴作品《森森庭院》

周子鉴一直认为,人与自然是无法分开的,而这始终是个永恒的话题。在设计当中,除了以人的感受为中心,他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人与自然的连接,去探索自然与空间的无限可能。

周子鉴

重庆蓝山室内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周子鉴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重庆室内建筑设计联合会理事

重庆首位国家注册家居陈列师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高级室内设计师

中国商业联合会注册家居陈列师

自从业以来,一直践行人文设计,在尊重自然,尊重建筑的前提下,通过简单自然的设计手法,使空间呈现出特有的人文之美。

获奖荣誉

2022年 Paris DNA Design Awards 巴黎DNA设计奖

2021年 SYDNEY Design Awards 悉尼设计奖金奖

2021年 MUSE Design Awards 美国缪斯设计金奖

2020年 IAI Interior Award 全球设计银奖(室内奖)

2018年 金瓦奖 住宅空间设计金奖

2018年 金腾奖全国TOP100 别墅类第一名

2017年 丹麦领事馆颁布北欧设计传播使者

01°

用材料唤醒与自然的共鸣

材料是室内设计的基础,不同的质感、肌理、色彩、光滑度、透明度等等,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触感。

在周子鉴眼里,每一种材料都被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比如,木材通常给人温润、质朴、返璞归真之感;石材、金属虽然清冷,却自带沉稳、高级气质;玻璃则会从视觉上营造通透、宽敞的感觉。

●周子鉴作品《森森庭院》

不过,市面上流行的材质却终究逃不过千篇一律的结局,用的多了难免陷入审美疲劳。

在不断地摸索、精进中,周子鉴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思考。

他开始尝试像隈研吾那样就地取材,比如天然的木头、鹅卵石,甚至是本就存在的巨大石块。

用那些本就源于自然的材料,让设计回归本质,无需复杂的加工工艺,只是用它们天然的特质,去唤醒人们与大自然的共鸣。

●周子鉴作品《森森庭院》

02°

人、物、空间的情感连接

设计的本质并非只是为了美,而是为了生活,为了生活在空间中的人。

●周子鉴作品《东方见廊桥》

无论是如同骨骼般的材料,还是用于提升格调的各种装饰,周子鉴更愿意选择将那些自然的、民族性的、带有一定历史沉淀感,或者是可以作为文化符号的元素融入设计之中。

●周子鉴作品《东方见廊桥》

这些老旧的、奇怪的、残缺的、独特的物件,附着着不同国家、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生活印记,诉说着独一无二的回忆。

为的就是让人与物、与空间产生情感上的连接,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新的空间语言。

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主人的精神世界。而每件物品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带着人们重回它们的时代,讲述着它们的故事。

●周子鉴作品《东方见廊桥》

03°

在混沌之中,做一股清流

物欲横流的时代,太多人被名利捆绑,被欲望驱使着前行。日复一日,难免会迷失方向,丢掉自我。

但在这混沌之中,周子鉴却始终如同一股清流。

●周子鉴作品《重庆南山林语堂》

出生于70年代的周子鉴,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文学天赋。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一所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被国家统一分配到设计院,算是拥有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但他清楚地知道,按部就班地过完一生,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埋藏在心底的热爱并没有被时间磨灭,对艺术、对文学、对自由的渴望,让他最终下定决心选择了辞职。

●周子鉴作品《重庆南山林语堂》

从进修到游学,从初来乍到的小白,到在圈内占有一席之地,岁月轮回,四季更迭,周子鉴对设计的热忱和坚持却从未改变。

他没有多大野心,却在不断提升、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着初心。

相比于外界的评论,他更愿意向内探索,专注设计本身。

●周子鉴作品《重庆南山林语堂》

面对频繁更新换代的潮流元素,他不曾将其拒之门外,却也不会随波逐流。

相比于大同小异的设计,他更偏爱创新和挑战。

相比于甲方和乙方的关系,他更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业主的需求和喜好,与他们成为互相信任、互相成就的同频朋友。

就如同他的作品一般,每一部都独具一格,每一部都无法复制,而这不只表现于设计手法、色彩、材料等花费的心思之上,更源于他对业主从生活习惯、需求喜好,到心理、精神层次的深度挖掘。

●周子鉴作品《归隐于院子》

对话周子鉴

Q:作为全球顶级设计潮流风向标的米兰设计周、巴黎时装展、哥本哈根世界建筑大会、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都在积极倡导、推进和践行“可持续的设计、与自然共生”的理念,提出了“重新思考自然”,您如何看待这个话题?

A:在设计方面我一直都比较专注和坚持与自然结合,没有特别的去关注所谓的流行风格,从入行开始就更多的关注与自然、人文性相关的这方面内容。我所关注的像阿尔瓦·阿尔托在这样的大师,也都比较崇尚自然、尊重自然材料,包括自然与空间的关系等等,我认为类似的流派一直都存在,近几年之所以被媒体、设计行业推崇,不过是回到正轨。

Q:自然与人的关系是怎样的?您是如何在项目中增强人与自然的连接和共生的?尤其关注哪些方面?

A:自然与人的关系,其实是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和自然都是无法分开的生命共同体。只不过每个人关注、尊重的程度不同。就拿我个人来说,就比较注重这方面,更愿意投入到自然中去,平时也比较注重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甚至像风吹动这样细微的现象。

在设计里,我也更愿意找到同频的业主,对于设计给予足够的支持、信任,也愿意我在作品里展现空间与人的关系、自然材料的运用,以及艺术与人文的融合,让我能够更纯粹地去表达。

Q:您更关注居住空间设计的哪些方面?居住空间设计区别于其他设计形态的根本是什么?

A:我觉得最根本的应该是人。实际上,不管是二三十平米的小户型空间,还是一两千平米的别墅,本质上承载的都是“家”这个概念。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有一个不同的阶段。最开始只是用来遮风挡雨的房子,那时大家对家的要求不会很高,只是有一个用于栖身的地方就很好了;到后来,会开始推崇那些所谓的流行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朋友已经经历了大概两三次房子的更新、改造,对于家的概念也越来越清晰,开始意识到家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开始更注重自己住在这个空间里的感受。

Q:怎么看家居设计时尚化和网红风格?

A:我本人不会特别排斥,也不会特意去追崇。比如在一些餐厅、咖啡馆这样的商业项目里,我们会去参考一些网红特质,从而吸引年轻人去打卡。而且这些所谓的网红、流行,也确实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比如现在年轻人所说的解压、治愈。但是对于其中一些过于表面的东西,我们会剥离掉,最终将高级、耐看的部分结合起来,呈现出更好的一面。

Q:概括您所了解的本土室内设计行业现状?您认为自己目前处在哪种状态?

A:一个更新迭代的现状吧。整个市场环境都在发生变化,业主的心态更加理性,更遵循内心的需求,所以现状改善型装修需求比较多一些。

同时,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对于设计师来说,如果没有真功夫,很可能会被淘汰,只有不断积累、学习,认真对待客户需求,巩固自己的核心价值,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之下,都能够存活。

 

打开太平洋家居小程序,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评论

请文明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