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崎新回顾展在上海:空中的城市与未建成的无憾
https://i7.3conline.com/images/upload/upc/face/0/0_50x50

设计上海

2023-9-25 来源于:专栏 PChouse转载

2023年8月25日,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的回顾展“矶崎新:形构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开幕。展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荷兰Nieuwe Instituut馆长兼艺术总监陈伯康共同策划。

作为矶崎新的全球首个大型回顾展,本次展览展出了矶崎新生前跨越建筑、城市、艺术、文学、设计等多个领域的200余件作品,包括建筑模型、手稿、艺术装置、绘画、影像等多种作品媒介,全面呈现了这位20世纪以来最具创造力和前瞻性的建筑师,在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留下的不同阶段的设计作品,以及他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

矶崎新:形构间展览现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作为第一批走出日本国门的建筑师,矶崎新在亚洲、欧洲、北美、中东和澳大利亚创作了一百多座建筑。他将不同的文化语言融合在一起、折衷新与旧的技术,跨界并突破原有的建筑研究;擅长于分析研究即将到来的社会趋势,自始至终地将研究目光投射在人类与建筑发展的宏观关系上。

矶崎新提出的建筑概念和思考,为后代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正如 2019 年为他授予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审团主席斯蒂芬·布雷耶 (Stephen Breyer) 所说,矶崎新是率先认识到“对建筑的需求既是全球性的也是地方性的,两种力量缺一不可”的先驱。

Arata Isozaki. Thatched Hut Folly project (Interior perspective). 1984

矶崎新于1931年7月23日出生于日本九州大分市,在东京大学攻读建筑学时,师从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并加入丹下健三的工作室进行工作和研究。在此期间,矶崎新深受日本新陈代谢派建筑的影响,参与了《东京1960计划》,这个项目提出了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将城市建立在东京湾上。这样一来,即便土地资源紧张如东京,城市也能像动物的脊椎一样,在海平面上有机伸展和进化。

Arata Isozaki 矶崎新肖像

The Hyatt Foundation/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东京1960计划》为不断扩张和转型的大都市建立新的空间秩序提供了一种乌托邦式的开发理想,但这种规划更多的是象征性而非实用性,因此至今未建成。1963年,矶崎新离开了丹下健三的工作室,并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针对建筑不同形式和理念的探索历程。

纵观矶崎新的职业生涯,本次展览打乱时间线性,将矶崎新的作品和理念总结成了九个关键主题概念,分别是“废墟”、“过程”、“控制论”、“间”、“岛屿”、“创世纪”、“新形式”、“流动性”与“群岛”,基于理论、技术、表现形式、哲学思考等多方面的概念划分他的作品,而其中许多作品都和《东京1960计划》一样,属于未建成的概念型作品。

Sketch for the Clusters in the Air Project, Tokyo

Arata Isozaki

这种以概念先行的布展形式,恰恰体现了矶崎新一生以来的前卫创作理念:相较于创作那些顺应时代、更容易被人接受的的建筑作品,他不仅仅满足于打造建筑,而是基于社会和文化现状,探究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建筑概念:“我目前关注的是建筑概念不可估量的局限性,以及我的著作和我的建筑之间的关系。每一座新建筑都应建立在一个完全特定的理念或策略之上,而这些理念或策略要么尚未建成,要么至今尚未被公众接受。”

因此,想要理解为什么矶崎新是20世纪以来最具创造力的建筑师,除了观赏目前为止已经落地的建筑作品和他的“未建成”作品,他曾经提出过的建筑概念,能够更直白地展现这位建筑巨匠一生以来的思考和追求。

MOCA Drawing Series  Arata Isozaki

 

孵化过程,1962年  Estate of Arata Isozaki

展览以“废墟”作为第一部分,既是普世建筑作为一个物体的终点,也是矶崎新作为一个建筑师,理论和思想的起点。

矶崎新:形构间展览的第一部分“废墟”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废墟”的意象来源于矶崎新的童年经历,他在二战期间目睹了空袭后破败的城市。关于目睹城市悲剧的记忆,让他意识到了关于建筑物的短暂性以及与人类命运的联系:

“当我长大到开始了解世界的时候,我的家乡被烧毁了。在海岸的另一边,原子弹被投在了广岛。那里完全变成了一片废墟,没有建筑,甚至没有一座城市。我周围只有营房和避难所。因此,我对建筑的第一次体验是虚无的,我开始思考人们将要如何重建他们的家园和城市。”

矶崎新关于广岛的重建计划

Hiroshima, Japan (Perspective). 1968

在1963年矶崎新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时,日本正处于战后重建和经济繁荣之中,但也在政治、社会和文化层面上面临着不确定性。经历了这些过后,矶崎新没有将“破坏”视为建筑的敌人,而是在他的一篇重要文章《都市破坏业KK》将“破坏”视作能够为城市带来繁荣的方式,他认为,“建造”和“破坏”都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破坏是创造进程——创造新城或新文明的一部分。在20世纪60年代,矶崎新设计了他“未建成”的代表作品空中城市,这是一项针对新宿城市发展的未来主义计划。他设想未来的城市可以立足于老化的城市上方,由被称为“联结核心”的垂直轴作为建筑的基干,用作为空间框架的梁连结不同区域,每个区域由住宅、交通和办公室等不同功能区组成。

“空中城市” City in the Air (Shinjuku Project), 1962

Arata Isozaki

Arata Isozaki. Re-ruined Hiroshima, project, Hiroshima, Japan (Perspective). 1968

早在1967年,信息技术刚刚萌芽的阶段,矶崎新就率先提出了由科技控制城市运作的可能性。他在《不可见的城市》中提出了“控制论”,预言在未来的电脑时代,科技将与规划联手,控制城市空间的运作。这一概念被用于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庆典广场,矶崎新利用当时最新的电脑技术,规划主舞台大屋顶下的演出装置。他自学编程,设计了两个既可以与人互动、又可以当成表演舞台的“机器人”。当机器人从主控制室接收命令,身体就可以做出一系列反应,发出烟雾、气味、光和声音;当机器人的身体抬起时,底座就变成了一个舞台。

在控制论的基础上,矶崎新提出了“电脑城市”方案。他设想未来的城市设施可以不再是单体建筑,而是被集成在同一个整体中,像电路板一样通过计算机来整合处理信息,整个城市可以形成一个单一的“信息空间”。

电脑城市方案,1972年

Estate of Arata Isozaki

矶崎新也喜欢尝试将艺术视觉与建筑相结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成名作,福冈互助银行大分支行:纷繁鲜艳的色彩覆盖了建筑内部的空间,利用颜色的区分影响使用者的身体知觉。在钯金俱乐部中,他率先在这个20世纪80年代的迪斯科舞厅墙壁上设置了电脑屏幕,引入声光电设备,同时邀请当时纽约著名的街头艺术家,设计了舞厅的室内装饰,引领了全世界夜店文化的潮流。

矶崎新:形构间展览现场的福冈互助银行大分支行概念图和模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Arata Isozaki, House of Nine Squares, 1980

在矶崎新的职业生涯中,他曾经发表过许多关于建筑形式的理论。这些理论被转化为具有精致几何形状的建筑作品,有的作品表现为整体的体块,有的作品是不同体块的复杂结合,在外形上呈现出一种纪念碑式的效果。

建筑外墙是矶崎新表达诗意的一个元素,模块的重复旨在创造连续的雕塑感外墙。在探究建筑几何体块组合的过程中,矶崎新认为“建筑不能被降格成一件雕塑,因为建筑必须满足精确的功能需求。在避免形式主义的同时,引入雕塑特征将会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在未建成的荒井邸方案中,他将卧室的天花板结构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球体,这样当居住者躺在全封闭的球体空间里时,就能够像胎儿躺在母体、像面朝无边天际一样,让居住者在卧室入眠时“与宇宙产生感应”。

Arata Isozaki ,Irahara House

Nakatsuguchi, Kokurakita, Japan(1979-1980)

Photos: Arata Isozaki & Associates

富士见乡村俱乐部入口  Yasuhiro Ishimoto

矶崎新曾经在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颁奖礼上说:建筑可以成为一种批判。他的不少建筑作品都可以体现出其中蕴藏的讥讽与幽默感:他质疑高尔夫运动在日本体育文化中的意义,因此把富士见乡村俱乐部的造型设计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建造北九州市立中央图书馆时,他有意设计了一个显眼的、蜿蜒的绿色管状拱型屋顶,像一个厚重的防护壳一样覆盖在天花板上。他把这个建筑比做“甲壳类动物”,借用建筑的“防御形态”来暗讽城市无序扩张的现状。

富士见乡村俱乐部  Arata Isozaki

北九州市立中央图书馆,1973-1974年。

Mitsumasa Fujitsuka

在20世纪80年代末,矶崎新为迪士尼设计了迪士尼总部大楼,在此前,日本建筑师一直被认为只会建造严肃建筑。为了平衡迪士尼的流行文化和建筑师作品的专业性,矶崎新尝试进行元素整合。除了在建筑中加入了迪士尼标志性的米老鼠耳朵,他在建筑中心中还打造了一个顶部镂空的圆锥形中庭设计,一根三角形的“指针”被安装在中庭顶部。

借用日晷的设计理念,随着太阳光线照射的变化,指针的阴影会投影在中庭的墙面和地面上,起到指示时间的作用。同时,在一天中的某些时间,当人们在中庭里仰望指针时,会看到指针在某些时刻会巧妙地变成了米老鼠鼻子的形状。

Team Disney Building (1991). lmage @ Xinai Liang

Team Disney Building (1991)

20世纪90年代后,矶崎新进一步扩大了建筑活动的范围和市场类型,开始为海外项目做设计。在全球化和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下,矶崎新注意到流动性是当代社会不断变化和扩张过程中的驱动力。1998年,他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深圳文化中心正式建成,随后为中国留下了上海喜马拉雅艺术中心、上海交响乐大厅、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新馆等重要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03-2008年  Fu Xing Photo

在这些职业生涯后期的作品中,矶崎新将目光投向了高技派和参数化设计,从一种叫做“渐进结构优化法”(ESO)的结构分析方法,打造建筑造型的流体设计。始终走在建筑发展的前端。人们很难找到独属于矶崎新的标志性建筑符号或者特征,他所有的作品都在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场所的条件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所有的设计方案都在试图避免复制过去,并且时刻都在挑战实验性的非常规主题。

矶崎新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批评家知识分子和公共建筑建筑师”,他在用一个社会学家的眼光看待建筑的发展。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矶崎新与与安尼施·卡普尔联合创作了“诺亚方舟”移动剧场,设计了一个充气剧场,以游牧的方式将音乐和艺术表演带去灾区支援。面对采访时,他说:我没有办法抹去你心中的伤痛,但我愿意带给你快乐。

LUCERNE FESTIVAL ARK NOVA (designed by Anish Kapoor and Arata Isozaki), Photo courtesy of Iwan Baan, Matsushima

矶崎新曾出版过一本集合自己未建成作品的著作《未建成/反建筑史》,详细记录了那些自己暂未实现的建筑理想和概念。事实上,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其中一些想法已经得到验证——如“控制论”下的电脑城市,已然是我们当今的生活和工作被终端控制、与人工智能交互的电子时代的缩影。每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概念都在等待一个成熟的、做好万全准备的时代来验证它,今天未建成,并不代表将来不会被建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建筑概念比建筑的可实践性的意义要更加深远。

矶崎新:形构间

展期:2023年8月26日-11月19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7楼

策展人:李翔宁、陈伯康

展陈设计:日埜直彦

打开太平洋家居小程序,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评论

请文明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