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展文:设计,让我们与自然一起生长
https://i7.3conline.com/images/upload/upc/face/0/0_50x50

薄雾馆time

2023-9-25 来源于:专栏 PChouse转载

辩证、矛盾、综合,是不少人初识DA INTEGRATING时会产生的感觉。

最直观的,便是这家专注当代艺术跨界的空间创意公司,名字中的含义——既有扎根于现实,代表“设计与实用主义”的D(Design),也有更偏向精神属性的,代表了“艺术”的A(Art)。

成都岁月艺术馆(2023年完工)

而这种将看似对立的二者相互融合的创作理念,也让创始人魏展文的设计作品有了更多耐人寻味的生命力:

第一眼看到时,可能会觉得眼前的空间“艺术味儿”太浓,甚至因此超脱于周遭的环境与场景。但在逐步深入后,又会渐渐感受到各种贴合与舒适,自然与隽永,仿佛这个空间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这个空间属于这片土地,刚刚好。

KennaXu画廊 (2019年完工)

三亚当代艺术馆、KennaXu画廊、岁月艺术馆、e当代美术馆……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的魏展文,将自身所长与热爱释放于每个作品中,以设计牵引艺术走向日常,走到更多人身边。

需求、环境、时间……每一重外部条件的变化,给设计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给空间提供新的可能。不变的是,自然生长,以简至丰。

“我基本不会去考虑项目应该是怎样的风格。”对于魏展文来说,项目最终的呈现,更像一种由项目自身属性之中“长出来”的结果,如其所说,自然而生。

尊重群体中的天性与共性,从空间使用者的体验出发,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从最根本的功能性等需求出发,提问并模拟,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时间,反复“走入”空间之中。

三亚当代艺术馆前馆 (2017年完工)

开幕之时被建筑师妹岛和世给予

“很简单,很漂亮,很舒服,很宁静”的评价

“对于空间来说,舒适感很重要,但这种舒适,应该由空间的使用者来定义。”魏展文表示。在一次次基于需求与体验,由不同角度、细节反复切入的思考中,项目的面貌便逐步清晰了起来。

在工作的积累中,魏展文提出了“无设计”的概念:项目的落成,是从人、资源与文化的角度开始,打破一个个空间、突破或大或小既有概念的过程,没有边界,也没有认知上的“必须”。

友睦口腔深湾1号门诊 (2022年完工)

通过“不太像牙科诊所”的设计

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恐慌感

与此同时,魏展文也提出了一个看似与“无设计”相矛盾的概念:50%的设计。

“设计师不需要将设计做得太‘满’。”魏展文主动将甲方也接入了作品生长而出的过程中。“与客户以互相尊重,彼此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项目自然而然便生长出来了——交流中必然会有一些碰撞,但对我而言,这反而是一种更好的状态。”

深圳e当代美术馆(2015年完工)

“有的时候,方案做出来之后都不需要再做解释,甚至客户都可以亲自出马向他人进行完整的设计理念阐释。”魏展文分享到。自然生长而出的,不仅有作品,还有种种精神上的链接。

对于国人来说,艺术馆这类的公共艺术空间,总会自带一种疏离的新鲜与陌生:它们频繁出现在生活周边的各类信息里,却又似乎离真实生活有着一定距离。

这种疏离感,让艺术空间很难拥有明显的在地感,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唤起日常的共鸣。

成都岁月艺术馆(2023年完工)

对于这种情况,魏展文依旧在通过设计,让项目由环境中自然生长而出,也让项目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一同在一个更大的社会环境中,自然生长。

岁月艺术馆位于成都,其名字来自于甲方对于项目“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洗礼与沉淀”的期待。

成都岁月艺术馆(2023年完工)

建筑外部的门头、引入空间的楼梯等处,都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了部分保留,在视觉上与周边环境形成巧妙融合的同时,也依旧保留了独特的个性与气质,“勾引”着路过者的好奇心。

成都岁月艺术馆(2023年完工)

在室内空间中,魏展文通过各类不同形状的窗,将自然光引入,承托着空间内的舒适感。在展陈空间中,窗户会以画框一般的形状出现,让外部环境与内部空间,通过一种自然的方式形成互动。

在社区中一方不算特别大的空间中,链接自然生长。

KennaXu画廊 (2019年完工)

“选择将关注重心放在中小型的画廊空间、美术馆之上,原因之一,便是这类空间有着不同的生命力。”在一直践行“实用”的魏展文的观察中,对于艺术空间这类需要内容进行填充的空间而言,恰当的体量更有利于长期运营,让空间有时间在环境中成长起来。

KennaXu画廊 (2019年完工)

“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当下的我们其实已经不太缺少大体量的艺术空间了。”魏展文分享到,“环境更需要的,是与我们更有关系一些,更亲近一些,更能够恰当融合进生活之中的内容。”

“设计不需要去特意实现某种风格,设计者本身就已是一种风格。”

在魏展文看来,每个设计者,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故事、学习背景、经历过人生、积累下的项目,随着用心去把手上的事做好,这些属性便自然而然在作品中生长出来,成为设计者的特色。

深圳e当代美术馆(2015年完工)

照片为2016年罗中立个展“状态·巴山变奏曲”

魏展文的设计作品中,常有一种包含视觉在内的,感官上的共性,这种感觉是让人舒适的,也是带有共识性美感与艺术感的。

对此,魏展文笑称或许与自己复杂的学习经历有关。

友睦口腔深湾1号门诊 (2022年完工)

通过几何、艺术感与照明,让门诊环境充满温度

早期师承中央美院版画系教授,在专业的美术教育体系中,掌握了快速抓住事物特点、捕捉内在故事性、把控整体与细节关系的能力。

在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求学期间,与各地风格各异的艺术空间,以及各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有过深度交流。“看到”了时间,感受过时间积淀中一位位创新者带来的精神震动。

三亚当代艺术馆前馆 (2017年完工)

在针对性的练习中,培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将认识自己、深入自己,挖掘自己,提升自己变成了日常习惯,也在看到自己的过程中,不断看到他人……

“最后发现,自己兜兜转转做了设计,是因为觉得设计更务实一些。”魏展文大方调侃自己。

KennaXu画廊 (2019年完工)

也许是因为作品是由时间的积淀中自然生长而出,魏展文对于作品在时间中的变化,有着一种坦然。

在时间的流动中,魏展文观察着人们对于艺术、艺术空间认知的轨迹,这种改变也会在设计中自然流露出来。而回望最初的作品,并没有“过时”的痕迹,那些从过去自然生长而出的物质与精神,依旧承托着、延续着人们的在时间中的流转。

三亚当代艺术馆前馆 (2017年完工)

“我没有给未来的自己定下某种KPI。”对于未来,魏展文也选择了让理想在时间之中,顺其自然。

“我们想去打造成一个有着平台属性的工作室,大家都可以自然而然地彼此碰撞,共同生长。”

打开太平洋家居小程序,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评论

请文明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