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重启人生」
//img0.pchouse.com.cn/pchouse/headphoto/2310/202310/10/16969344025453050.jpg

回响之外

2023-11-03 来源于:专栏 PChouse转载

新观察 X 茶与文化空间

说到茶的故事,人的记忆总会往前追溯。汪曾琪在《泡茶馆》中曾贴切描绘了联大学生是如何沉溺于茶馆,论文、读书报告甚至期中考试的答卷都要在茶馆里答好了再交上去;杨绛先生的《将饮茶》则用茶带出了细腻温情的家庭生活;老舍甚至要提出《戒茶》对自己的重度茶瘾进行自嘲。上数至几十几百几千年前,与茶相关的故事,数不胜数,但想至昨天、今天、明天,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却与茶不太亲近。

茶在中国有着其他饮品难比拟的底蕴,发乎神农,饮于秦代,成于魏晋南北朝,兴于唐朝,盛于宋朝,改革于明朝,极盛于清。比起一片单薄的植物,茶更像辗转人间数千年,仙风道骨却饱含能量的有机生命体。它既寄情又传道,可在陋室中于竹简共焚香,也能在春夜宴中品云雾缭绕。能跟我这样的庶民打成一片,又能登得大雅之堂。如果为茶拟人化,几千岁的他如今一定把座右铭改成了“茶生!不设限!”

总的来说,茶“品行端正”又芳香沁人的定位确实为其赢得了不可估量的潜在市场。

九溪采茶 ©旅行卡西莫多

茶馆最早的萌芽是“茶摊”,出现在晋代,《广陵耆老传》中曾记载“东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也就是说,当时茶已经作为一种零售饮料在市场上以流动茶摊的形式进行售卖,而产品功能也是最为原始的解渴之用。没有空间的茶摊便是茶的全部,随走随卖、随喝随走。

茶室真正的兴盛在唐宋,唐朝开元年间,佛教兴盛,僧人多且好饮茶,茗铺应势而生。僧侣不许喝酒,午后不再进食,禅茶一味,开端于此,茶成为了他们的刚需。中唐时期,陆羽的《茶经》问世,使得“天下益知饮茶矣”,茶馆开始于雨后春笋般开拓市场,直至宋朝,中国茶馆进入了兴盛时期,在《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文献都有记载,其中《清明上河图》中更是有直观的画面体现。茶馆遍布大小城镇,甚至产生了专有的经营模式,演化出“茶博士”等职业需求。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到了明清,饮茶已成为文人日常精神生活的形态之一,凡嗜茶之人,家中大都会有茶寮的设置。至晚明时期情况更甚,凡号茶人,人皆一室。诚如高濂所说“蕴籍者,坐雨闭关,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霭馥馥撩人”。茶寮,容纳了茶、书、香于其中,丰满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与物质生活。

明 文征明 《品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的极尽其雅并没有使茶高不可攀,相反,茶馆开始出现了细分领域,墨客雅士聊诗会友的高端茶馆和普通百姓歇脚休憩的大碗茶馆随着需求的不同走上了截然相异的发展道路。前者上至达官显贵、八旗弟子甚至出口海外名声远扬,后者则遍布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潜行于人间悠扬于市井。茶馆的数量也因此到达了历史巅峰,《儒林外史》中描述到:步出钱塘门,在茶亭吃了几碗茶......又走到隔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又出来坐在那个茶亭内。

甚至到了民国,茶馆在国家动荡变革的间隙,依然保持着相对的繁荣。彼时的茶馆日益成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成为了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关于这一时期生活记录的文学作品中,老舍的《茶馆》最为经典。

老舍《茶馆》中的人生百态

从没有空间到所有空间,茶摊、茶肆、茶寮、茶馆、茶坊,人们将对茶的想象根植在一个个茶的空间中,醉心于风雅的极致体验,虔诚于饮茶的每个步骤。至此,茶以悠然的姿态使得每个时代匆忙的脚步都愿意为它停留片刻,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饮茶的每个步骤都有一种神圣的仪式感

在物欲爆发的今天,我们提起茶却似乎显得有些底气不足,有着千年历史,曾经的精神饮品为何不再占据绝对上风?

茶与咖啡 ©知小音

说茶之前我想先说说最近很忙的咖啡。如果你去上海的永康路走一走,你会发现,这里的咖啡馆几乎开的“肩并肩”“头碰头”。以上海为例,截止2022年上半年,咖啡馆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7857家,是全球拥有咖啡馆最多的城市。在这里咖啡是必需品,为魔都丽人提供工作日的灵感,为商务人士提供洽谈的圆桌。

不止在上海,网红城市外,咖啡也早已深入中国消费腹地。不那么一线的城市贵阳,窄窄的街道间有非常多家品质极高的咖啡店,店主多来自于世界咖啡师大赛的冠军之席;靠着《狂飙》才有一些名气的小城江门,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嘴很刁”的咖啡品鉴者,;甚至,年轻人持续外流的哈尔滨,也滋养出了喝咖啡唠嗑的中年式生活姿态。作为舶来品,咖啡产业已经足够成熟,甚至在中国各地生根有了不同的城市性格。

上海街边小棚子下的咖啡店

VOYAGE COFFEE 永嘉路502号 设计 刷刷建筑 ©朱雨蒙

Tea or coffee的经典决择中,茶有点败下阵来。

茶饮并非没有消费市场,“在今天的上海,茶跟咖啡一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豫园股份投资中心董事总经理钱晓军负责茶叶投资,他说“现在上海有6000多家新茶饮店,和咖啡不相上下,新茶饮出现后迅速下沉到年轻人群体,如今在上海,咖啡与茶的消费群体高度重叠。”

不止在上海,兴起于长沙的茶颜悦色、南京的拾叁茶等网红茶饮品牌揽获了更多的话题度,并以蔓延之势快速进入大众日常。但问题也显而易见,话题度和消费人群十分富裕,茶却不是那个茶。投身奶茶事业的中国茶几乎摒弃了所有风雅和传统,只余些许口味。焦点不在茶本身,丢失了文化的份量,一时间网红茶饮的成绩是否能算入茶的范畴,也变得模棱两可。

来到我们早该正视的问题本身,传统茶和年轻人是有距离感的。

咖啡深度绑定工作场景、写字楼、白领人群,美式和ppt共存的生活方式已达到根深蒂固的级别。与此同时,传统茶却还没有找到和年轻人精准的连接点。但好在是,有人等烟雨,有人怪雨急,新生代茶馆的出现,让事态开始变化。

新生代茶馆tea'stone ©张超

开创年轻人的货场,用现代时尚潮流的方式喝茶。作为新消费重要阵地的深圳,兴起了一批新生代茶馆品牌,他们的解题思路在于深入开发茶本身的价值。在门店汇集108种茶叶建立开放式茶库,标注每一种茶叶的产地、风味、特性,以透明化的价格和低购入门槛正式邀请年轻人进入纯茶领域。他们的改变不止在茶,更在茶点,茶具的创新,使饮茶不再老气横秋,而是更倾向时髦与品味。

天津T'TEA茶空间©瀚墨建筑摄影

除开茶本身的创新,饮茶的空间如何与年轻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发生交集是新生代茶馆的重要命题。与咖啡文化不同,新生代茶馆更注重东方美学与当代都市的融合。摒弃冗余的传统气息,提炼山河风貌融入在设计语言中,打造能让年轻人坐下来好好喝茶的氛围尤为重要。一店一景的设计,温暖的社交场域,都能更有效的吸引原本不常去茶馆的人群。

山茶 郑州 徽宗设计研究室©李妍彤

如今新生代茶馆已然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新赛道。大益茶庭、tea’stone、甚至转型中的喜茶等大品牌正在带头打造更时髦的纯茶饮时代,也有更多的个人品牌、社区茶饮、小众茶饮在逐渐入局。新茶饮的消费习惯复苏了人们对于茶的热情,“初代奶茶女孩”开始喝茶也变得顺理成章。

看向好的一面,希望无限,看向坏的一面,茶的重启人生依旧有许多现实难题。有品类无品牌、资金投入高、研发水平良莠不齐、一二线城市与下沉市场消费断层等等问题仍待我们求索。新生代茶馆成为风口产业的同时,社交媒体上让你快速入局开“卷”的教学视频也不在少数。见证了咖啡的盛世,人们迫不及待的对中式茶饮寄予了极高的期待。但我想茶的胜败不在朝夕,更重长远。

“围炉煮茶”古已有之,当下火热的背后,是悠久的茶文化与新中式潮流的交融互济。©曼与蔓

茶有特别的性格,慢与闲中带着诗意的苦味,需要添一道道水慢慢体会。人与茶的相遇,不止需要茶的破与立,也需要人的生活有停顿的气口。

《日日是好日》中主角典子在上课时忽遇风雨,于是茶道老师便让学生们停下来,静听雨声。雨天听雨,雪天赏雪,夏天感受暑热,冬天体悟刺骨的寒冷,调动五感,全身投入,感受当下的一瞬间。茶便是需要这样的停顿,才能尽显精髓。

《日日是好日》

如果未来,城市中街头巷尾总能见到茶馆的身影,年轻人口中也开始频频探讨茶的品味与文化。我想背后的推手一定不只是某种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刻,而是人们主动选择了可以停顿的生活。而茶馆会变成承载生活浪漫的空间,就像林清玄在《人生茶味》中写到的:“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喝茶。”

打开太平洋家居小程序,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评论

请文明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