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家居网】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中说,“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 ……”城市是人文生活的载体,无论是一幢建筑、一条街巷,或是一个小店、一户人家,即便在漫长的城市记忆长河中只停留片刻,亦是构成一座城市独有美学风貌不可忽视的个体。
多元文化与传播形式,为城市空间注入新的灵魂,优质资源的全方位整合,更是从颜值到内在,让城市美学记忆得以全方位解锁。
基于此,PChouse特别推出《城市美学客厅》栏目,以访谈记录形式,邀请全国各地设计师、艺术家、文化学者、生活美学达人等群体,从专业视角、生活美学、生活方式等方面,分享他们所在城市或者所停留过的城市里,那些值得体验的、有内涵、有创意、有趣的打卡地,多维度挖掘一座城市闪耀的生活美学之光,为网友提供美好而丰盈的人文生活方式参考。
现实版世外桃源
程晖
唯木空间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建筑师
坐标:北京
推荐打卡地:果园西餐厅
推荐理由:宛若莫奈花园般的西餐厅
在城市里待久了,总想着要返璞归真,去寻找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穿过车水马龙,逃离钢筋水泥,在偌大的北京城市郊,竟然真的有这么一大片令人浮想联翩的世外桃源。
在红砖美术馆对面,有一片40亩的果园,乍看与普普通通的果园无差,深入其中才发现暗藏玄机。
在满眼绿意中,闻着泥土的芬芳,沿着小路缓缓前行,门脸虽然低调隐秘,走进之后却别有洞天。
映入眼帘的是一间莫奈花园般的西餐厅,如同坠入仙境,丢掉烦恼、压力,唯有恬静惬意。
宽敞明亮的超大落地窗,木式结构的屋顶、中西合璧的装饰,将所谓的东方文化、古典韵味,融入现代生活,现代文明。
之于设计师,是很好的设计启发、范本;之于顾客,是全新的生活方式体验。
不仅每个角落都经过精心布置,这里的菜品也足以令人惊喜。
精致欧式料理,由老板一手设计,果园自产香料、蔬果,精心挑选高品质食材,精准拿捏配料比例,惊艳你的味蕾。
在这里用餐,不只有舌尖上的馥郁,还有眼前的小桥流水、郁郁葱葱,如同置身森林氧吧,让全身心得到放松,来一场真正的避世之旅。
除却西餐厅,这里还有日式小院、特色民宿、民俗展览馆……将“文化传播”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2002年至今,将近20年的时间里,时光流淌,不变的是倡导“生活品位”的初心。
一杯咖啡+一本书
孙佳靓
北京营造清美空间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设计总监
坐标:北京
推荐打卡地:福叁咖啡
推荐理由:绿植下的悠闲
村上春树曾说:“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愿意开咖啡馆的人,那这个城市无论多有钱,都只是一个内心空虚的城市。”
在老北京胡同里,你会看到这家“福叁咖啡”。
咖啡馆内,挑高的的空间结构,简约通透,让人心情舒畅。
墙上、桌边、角落里,甚至是眼前、手边,绿植无处不在。
看似粗犷的原生态元素,实际却是精致、用心的点睛之笔。
工业感十足的灰色水泥,加上暖色调木质元素,层次感分明却不失温馨。
最令人瞩目的是二楼的阅读区,贯穿整条木质长桌的阅读灯,背后整面墙的书架,仿佛重回校园,在安静的图书馆、自习室。
桌前、楼梯上都可以随意坐,柔和的灯光、静谧的氛围,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客人,都可以一边安心品尝咖啡醇香,一边享受自由阅读的时光。
藏在小洋楼里的“秘密基地”
宋夏
清羽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
坐标:成都
推荐打卡地:The N.2 Room 那个房间(华西坝店)
推荐理由:每一次都有惊喜,环境与味道齐飞
有着成都版“武康路”之称的华西坝大学路,更新后的老旧街道两边种满梧桐树,复古建筑一字排开,书店、咖啡厅、古着店、杂货铺……摇身一变成了街道博物馆。
The N.2 Room那个房间二店便是其中一员,藏在一栋法式复古小洋楼里,一瞬间让人有种游走在上海街头的错觉。
这家店整体以墨绿色和黑色为主,一共三层,如同深藏不露的秘密基地,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惊喜。
一人的下午茶、两人的浪漫约会、三人的闲聊小聚、四人的温馨晚餐……
在这里,都可以实现。
从黑色旋转楼梯,到暖色调的灯光,再到质感与美感共存的油画、灯饰、罗马柱。
精致、细腻、走心,仿佛自带“法式”滤镜,风情万种之余,也为这里的每一餐赋予满满仪式感。
室内环境随着光线的流动,展现出不同姿态,细节里蕴藏着说不完的故事,随手一拍就是情绪大片。
当光影邂逅阅读
潘悦
DOT潘悦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坐标:上海
推荐打卡地:光的空间·新华书店
推荐理由:大师之作,让未来的希望照亮人们的心房
安藤忠雄曾说:“人们和书的关系日渐疏离,我们希望这个空间能增加人与人、人与书的邂逅,使人们对书产生新的认识。犹如光之于建筑,只有阅读,能让未来的希望照亮人们的心房。”
他的作品遍布世界,无一不透露着安藤对于光影、空间、自然的巧妙运用,将原本粗糙的清水混凝土,打磨得细腻、轻盈,用独特建筑风格诠释光与影的美学。
位于上海虹桥爱情购物中心七楼与八楼的光的空间·新华书店,便出自安藤之手。
占地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不同于记忆中对于新华书店的刻板印象,没有标志性的红色logo。
光的书店分为外场、内场两个部分。
走进外场,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木色书架,整整齐齐罗列着各类书籍。
透过每个书架中间的方形镂空,可以将层层书架尽收眼底。
暖色调灯光从远而近,让光影的流动与文学的深厚邂逅,让人与书籍、人与人邂逅,营造出动静交叠的空间美学。
内场被称为“心厅”,是外场与8楼明珠美术馆的单向通道(只能从8楼下到7楼)。
走进内场,抬头便可将浩瀚星空尽收眼底,由于外观看上去如同一枚巨型蛋,因此心厅还有个别致的昵称——安藤蛋。
高挑的书架,同样以圆形排列,光影交错间,场面壮观,如同渺小的我们在庞大的知识海洋中徜徉。
清水混凝土楼梯,以及墙体的视觉效果,寓意着:阅读和艺术能够温暖水泥城市里的人心;穹顶的星空让人不由自主地安静,阅读并且思考。
迷宫般的神秘城堡
王中玮
独立室内设计师
坐标:上海
推荐打卡地:1933老场坊
推荐理由:清水混凝土+小资咖啡店
在上海的苏州河北岸,有这么一座神秘建筑。
建于1933年,前身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
由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建筑,斥巨资230万两白银,全世界仅有3个如此规模的宰牲场,它是如今保存完好的唯一一个。
清水混凝土结构的灰色建筑,经过时间洗礼的灰褐色水泥外墙,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
古罗马巴西里卡式建筑特有的长方形平面幕结构和外侧廊,见证着深厚的历史和岁月流逝。
如同迷宫般错综复杂的内部构造,身处其中,很有可能转个弯就迷失方向。
流动的光影,为原本硬朗的建筑,赋予韵律和节奏。
复杂的几何线条,在光影之中形成强烈的立体效果,明暗交界处,为空间增加戏剧性。
周边驻扎着各类小资咖啡馆,在阳光正好的午后,探访神秘“城堡”,再选个静谧之处,一杯咖啡,一个人,便可以静静享受一下午。
置身34层书山
李新喆
集见设计主理人
坐标:天津
推荐打卡地:滨海图书馆
推荐理由:极具科幻感的白色书海
回想几年前,你是否也曾被天津滨海图书馆霸气刷屏?
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密闭、有限的空间,滨海图书馆的内部构造极具科幻感、未来感,全景透明玻璃幕墙,令图书馆开放性、延展性十足。
滨海图书馆建筑面积33700平方米,地上共5层,地下一层。
从远处看,整个图书馆的中间只有一个椭圆形开口,宛如一只巨大的眼睛,凝视着这座城市。
从上方俯瞰这只眼睛,则是一个直径21米,由40万个LED灯珠镶嵌于全穿孔铝板上,而形成的巨大发光球体,作为多功能球形演示厅,可实现全彩变化。
与整体的白色调相呼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为馆内注入灵魂。
除此之外,还围绕着“滨海之眼”的概念,将原本的书墙延展为34层“书山”,用流动的线条营造出水波纹效果,一层层白色阶梯如同波浪般散开。
让读者置身其中,仿佛漫步“书海”,在足够开发的空间中,尽情汲取知识、互动交流,既可以坐着,也可以躺着看书。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为平日里忙碌、奔波的都市人,打造一个足以放松身心的空间。
在重庆也能逛“故宫”
刘增申
香港宗灏装饰集团 首席设计师;重庆宗灏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设计师 设计总监
坐标:重庆
推荐打卡地: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
推荐理由:来南滨路,除了逛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还可以喝角楼咖啡、打卡故宫邮局和紫禁书院,感受不一样的故宫魅力。
故宫文物南迁,是抗战时期故宫博物院组织的文物保护行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文物大迁徙,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宝典守奇迹。
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位于南滨路慈云寺旁,整体面积约2800平方米。
这里原本是安达森洋行旧址片区的8栋建筑,整体风貌因年久失修损失严重,但大部分仍保留了原有结构特征。
镌刻着斑驳岁月的青砖墙、红砖柱、灰瓦、青石路。在地形崎岖的山城重庆,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京味建筑,别有一番风味。
焕然一新的纪念馆内,保持着总体的历史风貌,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做了延续和更新。
众多与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相关的复刻文物、书画、雕塑等等,以图文、影像、实物的形式,诉说故宫文物与重庆的奇妙缘分。
整个项目除了纪念馆主展厅,还包括角楼咖啡、故宫教育中心、紫禁书院、故宫南迁主题邮局、故宫出版社书吧等文化场馆,以及游客接待中心、特殊餐饮区等配套服务。
建筑大师隈研吾曾说: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
每一座城市,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记忆。看似千城一面,实际上变化万千。
以建筑为载体,将历史、人文、美食……浓缩为专属文化符号,为城市空间赋予特定的功能和内容,彰显着城市独一无二的气质、性格、精神。
了解一座城市的过去,才能更好地诠释未来。关于城市空间,保留历史记忆的同时,也要挖掘新的潜能,赋予新的功能,从而形成能够承载城市新气象的载体,让每一个值得打卡的空间成为能够储存记忆、连接过去、传递现在、通往未来的容器。
让它们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构建多元化公共空间或生活场所,让人们能够在喧嚣、嘈杂、迷茫、忙碌之外,与城市、与自然、与生活、与自己对话,留一方能够治愈心灵的净土。
(文中图片部分由受访设计师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