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建筑师八旬,洱海村落里造300㎡阳光现代大宅
//img0.pchouse.com.cn/pchouse/headphoto/2308/20238/29/16933039447533100.jpg

ELLEDECO家居廊

2024-4-12 来源于:专栏 PChouse转载

环着洱海抵达东北岸的大理双廊古镇,见着本主庙折出主马路,DECO很快抵达了大建旁村。在一片林立的客栈招牌、 嗡隆施工着的民居间,立有一座兼具古朴和现代感的三层小楼:双坡灰瓦顶、红棕色木包裹墙面、大小错落的窗户……既有宫崎骏漫画中小房子的灵动可爱,又颇具日本 “一户建”房屋的独特风情——这是白族姑娘小洋的新家。

梳一把黝黑粗麻花辫的小洋做事说话麻利又爽快,一顶度假风的草帽是她不离身的工作帽。在外,小洋是带领几十人的团队,料理着木夕大里度假酒店、餐厅与咖啡店的“大主管”;在家,她是传统白族人家的大女儿、一个18岁少女的妈妈。而这个家的设计者、小洋口中的“八爷”说的则是八旬,木夕大里的创始人、大理双廊为大家所熟知的建筑师。他用14个月的时间,在这块不足200㎡的宅基地上建造起一栋别具一格的乡村新民居。

不过在“八爷”眼里,为这个家做出更多设计努力的还是小洋,她以与大理双廊共同成长的白族女儿角色,在新空间实现了自我审美的个性。而从旁鼓励协助的八旬,又一次亲证自己在双廊土地上带动的建筑实践,真切地让白族乡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举办乔迁宴的那天,六百多位乡民来小洋的家吃流水席、参观,很快大建旁村中又多起了许多热火的施工工地……

小洋(右),木夕大里负责人,作为土生土长白族人的小洋,怀着对双廊这一方水土简单纯粹的热爱,深耕在这片土地上。任职于八旬老师的木夕大里,十年如一日般扎在管理中,与其一同成长,也让她对空间与美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结合自己对白族人新生活的向往,她把自己想象中的家呈现在现实中。

八旬(左),生于双廊、长于双廊的建筑师,在双廊的建造实践中自学建筑设计,他擅长运用本土的材料、现代的手法对白族传统建筑进行新的诠释。代表作有凤羽稻田剧场、凤羽星空餐厅、木夕大里度假酒店、伙山美术馆(在建)、双廊艺术馆(在建)等。

大建旁村中的新家是小洋的城堡,一座不用石头砌筑、却同样给予庇佑与温馨的城堡。

依靠北高南低的天然地势,这个家有了令人羡慕的眺望洱海、观望天空的视野。

村子中的宅基地,户与户之间凑得极近,小洋的这块地恰巧被邻里乡亲家挤在正当中:从面积看并不宽裕,满打满算刚好185个平方;就地势言也颇有挑战,北高南低面朝洱海,地坪差近3米。

建筑师八旬则是个有些传奇色彩的人,他扎根双廊这一方水土,从民宿建造设计开始,自己研究建筑设计,用本土的材料、现代建筑设计的思维诠释出全新的白族建筑,伙山美术馆、双廊艺术馆尚未完全落成,已成为双廊旅游中年轻人蜂拥前去观摩的景点。两年前,因为综艺录制的机缘,他开始尝试私宅的设计,希望从与公共项目建造不同的视角进入双廊的建设。

素混凝土外墙控制在一层高的高度,并不遮蔽看天、看山、看洱海的视线。

面对小洋的家,八旬做了许多因地制宜的设计:房子的前门挨着别人家的墙面,于是大门做了一个向内转45度再开门的设计,留出一截儿退让喘息的平台,边门挨着祖辈的棺椁墓葬,门开得低矮且谦卑。绕房子四周,筑起一人多高的清水混凝土围墙,与村中的热闹纷杂保持似近又远、刚刚好的距离。把视角换去空中俯瞰,这个家仿佛正从混凝土的磐石里向上钻、向阳长。

一层的大门上台阶的路径被小洋打造成一个“垂直森林”。

一层的会客厅窄长走向,一端有红艳的白族刺绣作景,另一端有壁炉可烧柴围坐。

从正门入,一口气连爬十八级台阶方能入室。基地面积有限,“院子”以墙下回廊的形式绕着房间展开,餐厨和会客厅布置在房子的中央,长条的平面有着足够深的进深。如此一来,纵使整座屋院贴近邻居家,围墙下一米来宽的廊道给予隐私足够保证的同时也保证了房间开窗的自由。大理的太阳高度角足够大,阳光肆意地从围墙外一路倾泻进室内。

二层的廊道由宽收窄,尽头处明窗配绿植,又是一处悦目的小景。

每层楼面积不大,格局上都有别样安排,不同于一层的回廊式格局,二层采用单廊式,串起的三间客房一律面向洱海,到了三层小洋自己的生活区域,平层空间对半开,一半做客厅一半做主卧。

随着平面的布局,建筑的外立面也在发生变化:越向上走,外立面材料从附着灰白稻草漆的坚硬混凝土材质,转换为泛着红褐色光泽的柔软黄玉檀木。在周遭一片象征着蒸蒸日上生产力的钢筋混凝土民居中,浅灰色的屋瓦与阳光下散发着温润气质的木头,配以坡屋顶缓缓翘起的檐角,小洋的家有一份融入湛蓝天空的轻盈与松弛。

上升金牛座的小洋是个实干家,在家的营造上也不例外。设计师八旬构筑起这座坚实的堡垒,小洋用自己的审美与喜好填充其中的温暖细节。协作与混搭中,造就一个无法用市面上流行风格概述、但处处透着屋主人刚柔并济个性的家。

三层坡屋顶下的客厅空间,充沛阳光完美实现小洋童年对“家”的想象。

白色与棕色是家的主色调,硬装到软装不同材质围绕着如此色彩的主题展开。

室内外墙面都批稻草漆,弱化了混凝土墙体的粗粝,连贯的材料选用更模糊了室内外的区隔,稻草漆具有细腻的手工肌理,成为双廊的阳光每日在上面作画的油画布,时而勾勒婆娑树影、时而被晚霞印出红晕。室内的墙体都做了倒圆角的处理,忍不住就会上手摸,摸得见沙石颗粒中稻草的韧劲,也摸得见时光在自然中留下的斑斑印迹。

餐厨融为一个完整的空间,大面积的开窗让无论是烹饪还是用餐,都有宜人的景色相伴。

稻草漆,顾名思义漆中有稻草的材质,让墙面拥有近似自然物质的丰富肌理。

房子开得窗多且有变化,一层人来人往最频繁的会客厅与餐厨中,多用粗黑框架的不锈钢窗,面积虽不豪华却显敞亮、通透,更有挺括大气的味道。转去二层较为私密的卧房区域,单向走廊的开窗一律用小而方正的玻璃砖,滤过的光线温柔入微之余,大面积的开窗也不至呆板。三层恢复大面积不锈钢窗的使用,但围上一圈白布帘,简单且轻巧。

小小的通廊连接三层的客厅与主卧,收窄的门洞成为回看客厅精致的完美画框。

站在去往阁楼的台阶上回看客厅,窗外的灰瓦屋檐又成一景。

小洋收藏的白族老家具,漆色深而透亮,营造出静谧且独特的“白族中古风”。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白族姑娘,小洋是家族中的长女,也是个18岁少女的妈妈,虽已不用尊崇所谓的传统礼教,小洋还是极力在家中为所有人做出周全的考虑:一层的次卧配着双床留给时常来住住的父母,三层紧邻主卧的小小客房,是住校的女儿每每返家时候爱蜗居的地方。

作为木夕大里度假酒店的管理者,小洋跟随八旬工作多年,在与时俱进的度假酒店设计与经营理念的熏陶中,对居住的舒适度有着切身的体会:她不喜传统白族民居的三开间格局,严谨秩序背后不止是压抑的传统,空间的闭塞与幽暗是更大的不便,沐浴到双廊的阳光是小洋向八旬提出的迫切需求。

站在一层入口处回头,盛放的金色三角梅弱化了素混凝土的工业感。

交通空间绕着生活空间转的布局解决了这个问题,从屋外向内看,坚实的混凝土壁垒封上了窥探的视线,反过来透着窗户向外看,目之所及便是小洋利用阳光创造的一片自然:即使在冬日,金色的三角梅盛放得绚烂,柠檬树上硕果累累。

楼梯转角处,陶罐配刺绣,塑造沉静质朴的一角。

初到这个家,难免有一丝“晕头转向”的感觉:回廊、单廊、多处的台阶,八旬以多变的设计手法梳理家的流线,搭配屋主人养护的花草与多年收集来的家居装饰小物,整座房子充满可以跑上跑下、转来转去的趣味。八旬视屋宅为人的肉身,“人在家中,要像血液在身体里一样,流通得舒畅”。

竖向条窗为楼梯空间营造出活泼的光影变奏。

三层客厅的酒柜处贴心设置一处洗手台。茶几来自壹集。

室内更有如此的氛围。从二层往三层去,先上一人宽的台阶,台阶旁是一纵溜儿的窗洞,不自觉地视线就会往高处放。等折身进入三层的客厅,即刻有豁然开朗的舒畅:斜坡屋顶下的层高优于之前的各个房间,往西、往南都有面积奢侈的开窗,一排顺着打开,光凭眼睛,就仿佛把洱海环抱在面前。

主卧室外的门廊上,毛玻璃的开启扇保证通风的同时,阻隔了凌乱的村中景象。

主卫生间的浴缸一侧墙面做落地玻璃窗,家的每一处绝不浪费对阳光的利用。

毛玻璃的景致倒影在床头的墙面上,颇有东南亚的风情。

小洋是软装高手,用边几、落地灯与三两陶罐在主卧里打造一个质朴又放松的角落。

相较于高耸明亮的客厅,主卧室通过满铺的木材营造出一个更具包裹感的巢穴,床铺坐北面南,实现了小洋“醒来就有阳光照身上”的质朴愿望。主卧室的格局组织与一层相仿,东南两侧都有阳台的廊道包围,刻意压低的屋顶把视线拉扯去远方:向洱海、向天水交接的尽头。

主卧阳台可观山海。

一层入口处,用植物和刺绣营造这个家颜色最艳丽的一角,刺绣来自小洋的私藏。

素日里,小洋喜好收集白族刺绣、老橱柜还有各种陶土瓶罐。她既怀揣着白族传统中对自然、对手工艺的那份热爱,也追求着现代审美观念中的简洁大方。这个家给予她把私藏与喜好拼配展示的各种可能:入口柠檬树的背后是一张红底粉牡丹的白族刺绣,以最热烈喜气的色彩迎门;三层楼梯转角处的陶罐与刺绣构成极为质朴的一角,与二层走廊尽头的绿植遥遥相望。

这个家有着度假酒店般的轻松基调,一层会客厅布置的座椅与沙发,不断邀请来客把身体放低、放松。

对于小洋自我个性的施展,八旬始终鼓励。前不久设计师季裕棠来双廊做客,看完八旬的几个建筑项目,笑说八旬是个有着大梦想的人。

转过身来,八旬琢磨起这位设计师朋友的评价:作为扎根双廊自学设计的建筑师,自己的梦想远不是设计的本身,他更在乎这些年里自己在这一方土地上的实践如何真切地让这土地上乡民的生活变好。小洋的家无疑正发挥着这种积极的影响,举办乔迁宴的那天,六百多位乡民来小洋姐的家吃流水席、参观,很快,大建旁村中多起了许多热火的施工工地……

打开太平洋家居小程序,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评论

请文明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