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生活百科
棕榈
目录
1、棕榈的价格
2、棕榈的食用方法
3、棕榈的功效和作用
4、棕榈的简介

  棕榈为棕榈科常绿植物棕榈的叶柄。主产于广东、福建、云南、甘肃、贵州、浙江、湾等地,野生或栽培。

  全年可采,一般多于9~10月间采收,以陈久者为佳。采棕时割取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棕毛,晒干,切成小片,煅炭用。

  本品苦涩,涩可收敛,能收涩止血;又其性平,故无论是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还是虚寒性出血,皆可用本品。用于多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尤多用于崩漏,且因其性涩,以无痛滞者为宜。

  亦可用止吐血、咯血。若属血热妄行证,则配小蓟、山栀等,如《医方类聚》十灰散,主治呕吐血,咯血,嗽血;若属虚寒性出血,常配炮姜、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如《证治准绳》方,临床亦常与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白术、鸟贼骨等益气止血药同用。

  用治鼻衄,可以单用,如《简易方论》以棕榈灰,随左右吹之;亦可以配他药同用,如《仁斋直指方》黑散子,以本品与血余炭,隔年莲蓬同用;又如《鸡峰普济方》棕榈散,以棕榈、刺蓟、桦皮、龙骨等份,为细末,米饮调下,治久鼻衄不止。

查看全部内容

  棕榈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无臭。味淡。

  1、月水不止:梅叶(焙)、棕榈皮灰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圣济总录》)

  2、血淋不止:棕榈皮(半烧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甚效。(《卫生家宝方》)

  配伍药方

  ①治妇人经血不止:棕榈皮(烧灰)、柏叶(焙)各30克。上二味捣罗为散,酒调下6克。(《圣济总录》棕榈皮散)

  ②治久鼻衄不止:棕榈、刺蓟、桦皮、龙骨等分。为细末,每服6克,米饮调下。(《鸡峰普济方》棕榈散)

  ③治小便不通:棕榈皮毛,烧灰存性,以薄酒调下即通。累试甚验。(《摄生众妙方》)

  ④治高血压:鲜棕榈皮18克,鲜向日葵花盘60克。水煎服,每日1剂。(《江西草药》)

查看全部内容

  棕榈,常绿乔木,高达10m。茎杆圆柱形,粗装挺立,不分枝,径约20cm,残留的褐色纤维状老叶鞘层层包被于茎杆上,脱落后呈环状的节。

  叶簇生于茎顶,向外展开;叶柄坚硬,长约1m,横切面近三角形,边缘有小齿,基部具褐煞费苦心纤维状叶鞘,新叶柄直立,老叶柄常下垂;叶片近圆扇状,直径60-100cm,具多数皱折,掌状分裂至中部,有裂片30-50,各裂片先端浅2裂,上面绿色,下面具蜡粉,革质。

  肉穗花序,自茎顶叶腋抽出,基部具多数大型鞘状苞片,淡黄色,具柔毛。雌雄异株;雄花小,多数,淡黄色,花被6,2轮,宽卵形,雄蕊6,花丝短,分离;雌花花被同雄花,子房上位,密被白柔毛,花柱3裂。核果球形或近肾形,直径约1cm,熟时外果皮灰蓝色,被蜡粉。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治泻痢,肠风,血崩,带下,瘰疬。

  ①《本草拾遗》:"破血,"

  ②《履巉岩本草》:"食之破妇人血气,不作胎孕。"

  ③《天宝本草》:"酒熬治气火瘰疬。"

  ④《现代实用中药》:"用于高血压症,有预防脑溢血之功。"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血崩,肠风,血痢,瘰疬。"

查看全部内容

  棕榈,中药名,别名棕毛、棕榈皮、拼榈木皮、棕皮,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干燥叶柄。采棕时割取旧叶柄下延部分和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晒干。具有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常绿乔木。干圆柱形,不分枝。叶簇生于干顶;叶片圆扇形,开展时掌状,深裂至叶片的中部以上;叶柄质坚硬,两侧边缘具刺,柄基部有抱茎的叶鞘,分裂为棕褐色纤维状毛(即棕衣)。肉穗状花序,自叶丛中抽出,下部有多数大形鞘状苞;花小,多数,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核果球形或近肾形,具短柄,常有宿存的花被片;种子1。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一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脆,不易折断。气臭,味淡。

  性味

  苦、涩,平。

  归经

  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

  收敛止血、止痢止带。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收敛止血药。

  功能主治

  用治各种出血症,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尤多用于崩漏。

查看全部内容
整屋案例
更多
分享到
微信好友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