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生活百科
大年初一
目录
1、大年初一的文化内涵
2、大年初一的风俗
3、大年初一简介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欢乐而又喜庆的日子,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刻在我的心中。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祖国大地一片喜悦欢乐的景色。

  在春节,当你走在街上,你会发现,大街小巷,彩旗飘飘,红灯高挂;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福”字、春联或者年画,祈求着来年的幸福生活。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手里拎着各种各样的礼品,走亲访友去拜年,互相传递着美好的新春祝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除出开心喜悦的笑容。

  春节也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它是一个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快乐的日子。在这一天里,新衣服是必须的,孩子们都会穿上父母为自己买的新衣,都会得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他们可以在除夕夜和大人们一起守岁,可以提着花花绿绿的灯笼去放爆竹和烟花,可以吃到各种美味的佳肴,还可以由大人带着去逛各种有特色的庙会。当夜晚来临,美丽的烟花绽放在天空中的时候,它们和孩子们的笑脸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节日图景。

  人们之所以对春节如此重视,在于团圆与和谐。外出远门的的人无论离家多远都要回家过年,因此春运每年都是热点话题,春节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节日,几千年来已经融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

  和谐和祝福也是春节的主题曲,首先是每个人都要心情舒畅。我们常说:“新年快乐。”它不仅仅代表着祝福,更是中华民族集体人格的体现,希望每个人都能快快乐乐、和谐相处,与家人、亲友、邻居、同事保持和谐,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里,才是快乐的幸福的。可以说,春节就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

查看全部内容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头一天,它也被人们称为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全国上下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庆典活动,对于中国人欢度春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春节是个令人高兴的日子,放鞭炮、吃饺子……这些都是过年的习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呢?

  春节是一个充满红色的节日,它象征着幸福和团圆。春节最热闹的场面便是吃年夜饭,年夜饭昭示着团圆。大家不论多忙,总在这天聚聚。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它也是过年中最重要的一个习俗,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午后,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这也成为过年期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收红包是小孩子最喜欢的过年事情,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四季如意”、“恭喜发财”、 “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查看全部内容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了,一直以来,春节都是中华民族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到了春节,我们就可以发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大街小巷到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闹景象。

  春节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大年、新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资料显示,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由此可见,人们对于春节的重视程度。

  在春节期间,中华大地的56个名族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祭祀祖神、祭奠祖先、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对于春节,炎黄子孙们都有说不出的亲切感。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在中国,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春节也称为四大传统节日之首。

查看全部内容
整屋案例
更多
分享到
微信好友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效果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