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属钵水母纲,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体形半球状,可食用,上面呈伞状,白色,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其下有丝状物,呈灰红色,叫海蜇头。
海蜇水母体在海洋中浮游生活,栖息于近海水域,尤其喜栖河口附近,分布区水深一般在3-20米,有时也达40米,水温8-30℃,适宜水温13-26℃,盐度12‰-40‰,适宜盐度14‰-32‰,喜栖光强度2400勒以下的弱光环境,在静水浮游速度4-5米/分钟,风向、风力海流和潮汐等因素对海蜇的水平分布有明显影响。
查看全部内容
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据测定: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质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海蜇还是一味治病良药。我国医学认为,海蜇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之功效。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其商品价值海蜇头贵于海蜇皮。
海蜇可食用,口感爽脆,营养极为丰富。 海蜇每1000克含水分650克,蛋白质123克,脂肪1克,碳水化合物40克,灰分187克,钙1820毫克,磷微量,铁95毫克,硫胺素0.1毫克,核黄素0.4毫克,尼克酸2毫克,维生素B101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烟酸2毫克。每公斤干海蜇含碘13200微克。
新鲜海蜇切完盛入盆中,加老醋、盐、味精、蒜泥、麻汁、香菜末、香油,还有的放点熟芝麻,食用用汤匙,口感软滑弹润,酷似凉粉。不仅居家常食,在星级酒店的餐桌上有经常用这个貌似凉粉的海蜇羹。
查看全部内容
1、凉拌海蜇:取海蜇皮,放入清水浸泡4-8小时,再充分洗除,而后切成细丝,用冷开水洗涤1-2次,放在盆内,加入适量的酱油、醋、白糖、麻油和少许味精调味,充分拌匀,即可食用。其特点是:佐餐酒肴,清凉可口。
2、番茄海蜇:烧热菜锅放素油,将经过浸泡、充分洗漂干净、切成片状的海蜇倒入锅内后,加少许姜末、糖、黄酒、葱末和适量酱油调味、除腥。而后,添加已洗净切成片状的番茄(或番茄酱),旺火快炒3-4秒。再加湿淀粉少量,拌炒均匀。待汁稠浓时,即可食用。具有清香味浓、营养丰富的特点。
3、甜酸海蜇:将洗净的黄瓜、萝卜等切成条状或小块(数量约为海蜇的25%左右),用少量精细搓一下,脱除水分,再用水冲洗1-2次,沥去水分,放在糖醋里浸1-2小时。取出与糖醋、黄瓜、萝卜一起倒入热锅内,用旺火快炒片刻,最后加湿淀粉成糊状,起锅即成。口味清凉,老少皆宜。
4、松脆海蜇皮:先把海蜇皮放在清水中充分浸透,洗除其异味、杂物,置于盆内,用开水冲泡,使面积缩小,厚度增加。取出切成丝,用冷开水冲洗一两次,放入盆内,加入适量酱油、醋、白糖、姜末、少许麻油以及葱、蒜等调味品,充分拌匀后食用。
查看全部内容
不能与寒凉食物同食
海蜇本性寒凉,最好在食用时避免与一些寒凉的食物共同食用,比如空心菜、黄瓜等蔬菜,饭后也不应该马上饮用一些像汽水、冰水、雪糕这样的冰镇饮品,还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西瓜、梨等性寒水果,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食用海蜇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尿酸过多,会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从而引起关节和软组织发炎。
皮肤病患者禁食
皮肤病患者之所以不能吃海蜇是因为海蜇中所含的蛋白质在进入人体后,可作为一种过敏原,对机体产生过敏反应,如发痒起块等,或使原来的皮肤病复发、加重。所以皮肤科医生视海鲜为病因之一,要求某些病人禁忌。
吃海蜇后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多属于I型变态反应,可引起平滑肌痉挛,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水肿,以及嗜酸性细胞增多等。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全身症状;或使婴儿湿疹、慢性湿疹等复发或加剧。
食用海蜇需要煮熟
海蜇煮不熟含有细菌,海蜇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