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产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中国野生分布在云南、广西、福建、海南、台湾、海南、四川、贵州等省,江西、湖南、浙江等省部分地区也有。
余甘子树耐旱耐瘠,适应性非常强,喜光喜温。一般在年均温20℃左右生长良好,0℃左右即有受冻现象。生于海拔200-2300米山地疏林、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对土壤要求不严,南方各类山地均可种植。以向阳山坡、梯田和园地栽培为宜。余甘子为一种常用藏药,与诃子,毛诃子三者在藏药中常被称为“三大果”使用频率很高 ,在《藏药标准》所载的 290 种藏药成药中,含余甘子的有 72 种,占总数的25%,卫生部药品标准1995年版藏药标准所载200 种成药中,有 59 种含余甘子,占29%,1990年余甘子被载入《中国药典》。
在选购时,应挑选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 ~ 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绿色,有浅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梗约1mm。外果皮厚 1~4mm,质硬而脆。内果皮黄白色,硬核样,表面略具6棱,背缝线的偏上部有数条筋脉纹,干后可裂成6瓣。种子6,近三棱形,棕色。气微,味酸涩,回味甜。
查看全部内容
余甘子果实味酸微涩,清热凉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 缺乏症。在藏药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压病等。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此外,余甘子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余甘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根、叶、树皮等亦可入药。根、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叶春夏采,鲜用或浸渍用。
余甘子果实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pp等,尤其富含维生素C,其含量可达 0.6%~0.92%,春季果实含量最高,有时甚至可达 1.82%,该含量是苹果维C含量的160倍,同时也是柑橘含量的100倍,仅次于水果维生素C之王的刺梨。另外,还含17种氨基酸,包括了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其氨基酸总含量达 185mg/100g,主要有谷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赖氨酸。
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含量比苹果丰富,主要有硒、锌、钙、磷、铁、钾等。
查看全部内容
余甘子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余甘子果实中含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pp 等,尤其富含维生素C,其含量可达 0.6%~0.92%,春季果实含量最高,有时甚至可达 1.82%,该含量是苹果维C 含量的 160 倍,同时也是柑橘含量的100倍,仅次于水果维生素C之王的刺梨。
余甘子果实味酸微涩,清热凉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 缺乏症。在藏药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压病等。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果实(余甘子):甘、微涩,凉。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千烦渴,耳痛,维生素丙缺乏症。根 (油柑根):辛,寒。有毒。消食,利水,化痰,杀虫。用于高血压症,胃痛,泄泻,瘰疬。叶(油柑叶):辛. ,平。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肤湿疹。 树皮(油柑木皮):甘、酸,寒。杀菌祛腐,止血。用于口疮,疗疮,痔疮,阴囊湿疹,外伤出血。树枝的虫瘿(油柑虫节):用于胃痛,疝气,遗精,小儿疳积,牙痛。
查看全部内容
余甘子产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中国野生分布在云南、广西、福建、海南、台湾、海南、四川、贵州等省,江西、湖南、浙江等省部分地区也有。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南美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部。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寒冷,遇霜容易落叶、落花,甚至冻坏嫩枝条。对土壤要求不严,南方各类山地均可种植。以向阳山坡、梯田和园地栽培为宜。
繁殖方法:用种子和嫁接繁殖。种子繁殖:春季播种育苗待苗木生长到70~100cm,可和优良品种进行嫁接。嫁接繁殖:选取2~4年野生余甘子为砧木,取2年生的优良品种枝条为接穗,于2~5月间嫁接。成活后按行株距4m×3m或4m×4m移栽,1hm2种植600~825株。
田间管理:每年春、夏和秋季各施一次肥,有条件地区应施复合肥或套种绿肥,以改良土壤肥力。平时要勤除杂草、松土和培土。
病虫害防治:虫害有木毒蛾、介壳虫、蚜虫等,可用0.l%~0.8%的甲胺磷等喷射。
查看全部内容
余甘子为一种常用藏药,与诃子,毛诃子三者在藏药中常被称为“三大果”使用频率很高 ,在《藏药标准》所载的290种藏药成药中,含余甘子的有72种,占总数的25%,卫生部药品标准1995年版藏药标准所载200种成药中,有59含余甘子,占29%,余甘子被载入《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
余甘子果实味酸微涩,清热凉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缺乏症。在藏药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压病等。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果实(余甘子):甘、微涩,凉。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千烦渴,耳痛,维生素丙缺乏症。根 (油柑根):辛,寒。有毒。消食,利水,化痰,杀虫。用于高血压症,胃痛,泄泻,瘰疬。 叶(油柑叶):辛,平。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肤湿疹。 树皮(油柑木皮):甘、酸,寒。杀菌祛腐,止血。用于口疮,疗疮,痔疮,阴囊湿疹,外伤出血。树枝的虫瘿(油柑虫节):用于胃痛,疝气,遗精,小儿疳积,牙痛。
查看全部内容
余甘子(拉丁名:Phyllanthi Fructus) 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其果鲜食酸甜酥脆而微涩,回味甘甜,故名余甘,又名喉甘子、油柑子、庵罗果、牛甘果等。余甘子树耐旱耐瘠,适应性非常强,喜光喜温。产新时间: 一月,二月。生长期1~3年。
余甘子树生长于海拔200至2300米的山地疏林,多见于日照强烈的向阳处,耐旱耐瘠,适应性极强,可在树上挂果保鲜6-8个月之久。 由于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它超高光防护力与超强抗氧化力,维生素含量更是苹果160倍、柑橘的100倍,具有高效的美白力。余甘子树耐旱耐瘠,适应性非常强,喜光喜温。一般在年均温20℃左右生长良好,0℃左右即有受冻现象。生于海拔200~2300米山地疏林、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
余甘子是一种较好的天然降脂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所引起的高血脂有良好的效果,其疗效高于维生素E,对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也有一定的疗效。由其鲜果汁精制而成的安摩乐口服液与胶囊有降脂降压的作用,可治疗高脂血症及单纯性肥胖症,临床检测无毒副作用。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