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纹蓝舌蜥全长45-60公分,头侧前鳞比其他后方的鳞片更为细长。头顶间鳞至体鳞间覆有1-2列大型鳞片。东部与北部在形态上无任何差异,其中的不同点在眼部后方有无黑色纵纹,斜纹蓝舌蜥具有黑色纵纹,顶间鳞至颈部间覆有2-4列大型多角状鳞片。覆有2~4列大型的多角状鳞片,体鳞数38~42列。斜纹蓝舌蜥体型极不协调,后肢仅占躯干长的20-25%,尾部则为躯干长的40-55%,不但少了一般蜥蜴类的狰狞,反而还多了一份傻大个似的滑稽感,加上那特殊的蓝色大舌头,自然也吸引了不少爱好者。蓝舌蜥很活泼也很容易驯养,只要常接触,很快就会失去警戒心而变得很温驯,是很适合初学者当宠物的蜥蜴。石龙子科成员包括从热带雨林的善于攀爬的成员到沙漠中的可以在沙中游走的多种不同类型,有些四肢健全,也有些四肢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有接近半数为卵胎生。石龙子科成员多数体型比较小,但也有些较大的成员,这些大型的石龙子分布于大洋洲,其中最大的是所罗门群岛的所罗门蜥(猴尾石龙子)Corucia zebrata,身长可达80厘米,是树栖成员,有似猴子般可以缠绕的尾巴。
查看全部内容
100-300想买蓝舌不可能东部蓝舌大概500斜纹蓝舌更贵,要800左右100-300吧,好样的蜥蜴包括豹纹守宫,鳄鱼守宫,白点守宫蓝尾等石龙子就比较便宜了也可以养金橙色系的鬃狮幼体看个人喜好了蜥蜴类的宠物价格差异很大同为爱好者我可以帮助你.wikipedia上写的是8种,多了一种就是常见的伊利安,由于伊利安的学名尚未被完全确定,所以一直以Tiliqua sp., Irian Jaya的学名代称,其中可能由于hybrid的太严重了,但科学上毋庸置疑的是伊利安基本是印尼杂交东部而来的,我想wikipedia上把它写成一个独立种的原因是由于杂交已形成一个稳定的种群,故把他独立出来,但我觉得这并不合情理,因为毕竟是杂交的,当然只是多数,或许伊利安就有一个自己的产地,只是未被发现及确认,所以我们暂先把他命为斜纹蓝舌的亚种之一。言归正传,7个独立种分别是:巨型蓝舌(学名tiliqua gigas)、斜纹蓝舌(T.scinooides)、中部蓝舌(T.multifasciata)、西部蓝舌(T.oociptalia)、斑点蓝舌(T.nigrolutea)、侏儒蓝舌(T.adelaidensis)及松果(T.rugosus rugosus)。
查看全部内容
1.频繁和过量喂食狗粮,造成斜纹蓝舌蜥过于肥胖。肥胖会造成肝脏肥大和肾脏负担过大,过快的催长,也会直接影响到繁殖。2.脚趾甲过长,长期指甲过长会使脚趾骨骼变形,可剪指甲或增加一些瓷砖、石板磨指甲。3.寄生虫的问题,国内的玩家基本都是室内圈养,很少有室外饲养的,所以体外寄生虫相对较少。如果发现体表出现扁虱要小心拔出,并对伤口进行消毒。4.消化不良会出现水便、果冻便,此时应停食或少喂,提高温度,爬行动物是需要温度来消化食物的。不要喂完食物就关闭饲养箱的灯光,给它5-6小时的时间来消化食物。斜纹蓝舌蜥体型不是很大,一般一个1M×0.5M×0.5M的爬箱够一只成体安度一生了,当然有更大的就更好了。如果是上部开放式的,那高度就要考虑好,否则它会利用尾部支撑逃逸。箱内最好有一个躲藏的地方,它会比较有安全感,否则经常会钻到垫材下面。斜纹蓝舌蜥对温度的宽容度比较大,饲养希望蓝舌蜥可以有大一点的昼夜温差。白天提供一个35℃的热点,再给一个26℃的冷区,供它们自己选择,非繁殖季的夜间的温度可以低至20℃。
查看全部内容
斜纹蓝舌蜥主要生活在新几内亚、希兰岛、澳洲东部及北部地区,栖息于平地草原至森林间各种不同环境,地栖型,胎生,日行性。以昆虫、陆栖蜷螺、动物死尸、花或果实为食。斜纹蓝舌蜥族群和数量都很多,可以算是澳洲最普遍的蜥蜴,经常在住家后院出没。 大部分蓝舌都生活在半干旱地区,湿度在40%-60%之间就可以了。斜纹蓝舌蜥是每天要喝水的蜥蜴,水盆要常备,保持水盆里的水质清洁。一般不用向垫材上喷水,一周泡一次澡即可。千万不要把你的饲养箱弄得过湿,不仅会大量滋生细菌,也会让斜纹蓝舌蜥患上皮肤疾病。他的分布很奇怪,在南部伊利安竟也有分布,正由于马老奇和伊利安的分布有重叠,并且hybrid的很严重,所以马老奇无论在外形及花纹和伊利安都很相似,但是要想将他们甄别开来就是他们的横纹,马老奇成体与伊利安成体如果对比下差别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区别是马老奇是细横纹,而伊利安是粗横纹,也就是根据他们横纹的粗细来断定.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