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如珊
胡如珊女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莱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之后又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及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在与郭锡恩先生创立如恩设计研究室前,胡如珊女士曾任职于迈克·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 Architects and Associates),普林斯顿的Ralph Lerner Architect PC,纽约的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 (SOM) 以及旧金山的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 (TAC) 等著名建筑公司。
胡如珊女士被著名的设计杂志“PERSPECTIVE透视杂志”评选为大中华区40位40岁以下的卓越年轻设计师之一。胡如珊女士还与郭锡恩先生共同创立了设计共和(Design Republic)并任创意总监。她还受邀担任“100% 设计”的首任评审之一及由PHAIDON PRESS出版的21世纪建筑编委会的地区顾问。
记者:你不仅做建筑设计,还涉及到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及专业视觉表现,拓展这些设计领域时是怎么考虑的?
胡如珊:我觉得当设计范围狭窄,思考能力也会狭窄。如果一家设计公司多元化,就可以考虑不同的Scale,可以同时对所有设计、项目类型进行思考,可以让设计做得更好。设计小东西也经常会帮助我们怎么做大项目,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
记者:以您的标准来看,怎样才是一个好设计?
胡如珊:很难说。我觉得需要两方面都兼到,一个是要能达到功能需要,我觉得这是一个前提,很Basic的方面;其次一个好设计一定要有一个突出的好概念,好的出发点,而且能帮助人去思考其他问题,让别人思考地更好,思考的范围更大。
记者:您对能做出这些作品的人才是怎样选拔的呢?
胡如珊:很难说,有时候凭感觉,有时候凭经验。看是要专注设计,还是技术。如果是技术,经验就更重要。如果是一个很强的设计师,同时拥有很丰富的经验,当然是最好的了。
胡如珊作品
记者:您觉得设计怎样在提高品质的同时创造好效益呢?
胡如珊:还是不出我刚所说的,首先功能要达到,比如给人做Office,就需要人能在Office里更好地工作;建一个百货公司,要能够帮它卖得更好;做餐饮,让客人能来这边吃饭……但这些Function上的requirement,都是最基本的,就是这个要求至少要达到。
更高一层的是,那么多餐厅,为什么要选这一家?这就关系到它的定位、概念、设计理念等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让人想要去看,想要去那边感受。
记者:网站上写到“研究是设计的一种有力工具”,做一个项目时,如恩在研究上花的时间是多长呢?
胡如珊:都有,看项目给多少时间。也不一定是在做设计之前研究,可能会跟设计同步进行。我们不是学术界,不是要写论文,但有时候的确会很深入地去思考一个问题。
设计对我们来讲,其实就是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深入思考,想到一些解决方案后,再去证实是不是可行。
记者:国内的一些设计企业不是很注重研究,您是如何看的呢?
胡如珊:我觉得在刚起步阶段、在经济发展得这么快的过程当中,必然会经过这一环。但经过了这个过程,国内慢慢会有一些非常好的建筑师,他们也会慢慢的有时间去思考。
胡如珊作品
记者:有没有欣赏的国内设计师?
胡如珊:马清运、张永和、李虎他们很多作品都不错,是比较有思想的设计师。
记者:能不能向我们读者推荐一些建筑书籍?
胡如珊:我觉得今天念建筑的学生或处于起步阶段的建筑师,可能缺少的是基础。我觉得有空的话,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很新潮的杂志或Stylist 的作品上,因为潮流总在换,潮流比较不能够影响或塑造一个人的设计作品。我觉得应该多看哲学的书,应该多看一些经典的建筑历史的书,比如梁思成编的一些东西,大家可能会觉得跟这一代的建筑是没有关联的,但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关系的,还有批判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