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世界建筑文化的宝库中,中国建筑文化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一方面,中国建筑文化保持了与西方建筑文化(源于希腊、罗马建筑)相平行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建筑有其独树一帜的解构与艺术特征。
图为:北京祈年殿与太和殿的吻兽
图为:王家大院与澳门欧式建筑外观
图为我国山西的悬空寺的建筑外观与意大利梵蒂冈广场欧式建筑对比
世界上大多数建筑都强调建筑单体的体量、造型与空间,追求与世长存的纪念性;而中国建筑追求以单体建筑组合成的复杂院落,以深宅大院、琼楼玉宇的大组群,创造宏大的建筑空间气势。所以,如梁思成先生巧妙比喻的,西方建筑有如一幅油画,可以站在一定的距离与角度进行欣赏;而中国建筑则是一幅中国卷轴,需要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展开,才能逐步看清全貌。
图为东西方雕塑文化的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中,除了宫殿、官署、寺庙、住宅外,较少像古代或中世纪西方那样的公共建筑,如古希腊、罗马的公共浴场、竞技场、图书馆、剧场;或中世纪的市政厅、公共广场,以及较为晚期的歌剧院、交易所等。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较少对公共生活的追求;而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及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城市,则是典型的城市文明,倾向于对公共领域建筑空间的创造。这一点也正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与希腊、罗马及西方中世纪建筑文化的分别。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金堂奖郑州站 掀起“中国设计”热议
金堂奖北京站 与CD网十周年共庆
名家艺术品定制进入高端装修市场
二、根演义
地域文化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围龙屋、四合院、江南园林、岭南民居、陕西的窑洞等。
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在历史上大概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的回归。而从07年开始,中国传统建筑的再次兴起已经衍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回归,是一个主动性的产物,建立在文化自信和经济自信的心理状态下,展现在市场上,就是中式建筑风格已经打入了每平方米万元以上的高档住宅市场,豪宅掀起一阵“中国风”。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和文化地位也相应不断提高,一些房地产商已经不再忌讳中式建筑被称作“古董”,而纷纷在高档住宅中引入中式的元素和符号。因此如何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当代设计师应该一直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图为乔家大院(古)与第五园(今)建筑对比
图为古今建筑对话
江南园林也是中式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崇尚顺应自然,虽为人工造景,却仿若天成,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创造出自然舒适、温馨典雅的生活空间。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
三、根回归
以文化的塑造与构建推动人文环境的发展和延续,使设计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风格。
图为苏州博物馆
目前由于各个国家文化特色与鲜明的地方风格不同,因此我们的设计作品也不尽相同。但是我们作为设计师应把我们各自的民族文化变成建筑语言,表现在我们的室内设计中,在人们每天的生活环境里,不断的强化我们的文化,深入人心,犹如一种语言代代相传,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的设计中不忘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不是向别人翻出陈年老帐,而是向世界展示出我们自己的文化精髓所在。贝聿铭先生曾说过“现代建筑必须源于他们自己的历史根源,就好比是一棵树,必须起源于土壤之中,互传花粉需要时间,直到被本土环境所接受。”那么当代室内设计就是要通过建筑的地域特征创造出惊喜,让人们去发现,设计可以使人往左向右或朝前,必须鼓励人们去看,去发现、去探索。
所以,只有通过对中国元素的追溯与了解及认识,才能将文化与艺术融入大宅的设计与创作中!
续篇:根•回归--透过3000平的空间,解析大宅艺术与文化的交融(下),敬请关注。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