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家居网 设计频道】精品酒店的诞生是对传统酒店的再一次机能升华,代表的是一种与主流酒店的标准化和雷同化相对应的个性化产品。精品酒店往往有一个主题文化,为旅行者提供体验式服务,释放其个性、自由的本性。这些精品酒店可以是古典的、现代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时尚的。精品酒店的存在与发展,中国精品酒店设计也成为室内设计业界常议的话题。设计师心中印象最深的精品酒店是怎样的?如何把握精品酒店个性化与设计原则?在中国,未来精品酒店发展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本期设计圈沙龙访谈,我们邀请了三位在酒店设计行业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起来解读中国精品酒店设计,探讨如何寻找商业需求与地域特色的契合点。
【访谈嘉宾】
李鹰
HBA董事合伙人兼赫室中国主事人
作为HBA的合伙人以及赫室中国的主事人,李鹰在室内设计领域拥有20余年的工作经验。他既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也在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深造并获得艺术硕士的学位。2003年,他带着多样化和国际化的设计理念加入HBA旧金山办公室。在他所领导设计的每一个项目中,他都亲自参与设计概念直至设计实施的各个方面的设计和管理工作。 2010年,李鹰回国并在上海开始运营并发展HBA全新概念的子品牌赫室。四年后,其领导的赫室中国已经迅速成长为HBA全球第四大设计办公室,继赫室上海总部后又分别在中国地区创立了赫室北京及赫室广州办公室。
邵华波
耒真设计师事务所(LIVING ZEN-STUDIOS)创始人、主持设计师
他认为每一个空间的营造因为其所处时代/所在地域/建筑环境/功能性不同以及相关使用人的区别而具备独一无二的特质,但他/她因为需要健康、持续地服务于我们的活动而更具有生命力。他认为好的设计应该客观存在于主观世界之中。一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卓越的设计师,需要让时刻保持激情及拥有好奇心成为一种习惯,并努力去挖掘、寻找那些好的设计。
刘飞
上海云隐酒店管理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
汉象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沫沫部落架构师
曾主持设计北京百世金谷精品酒店、九华山旃檀林寺精舍、桐庐禅修精品酒店、福州禅茶精品酒店、成都裕都精品酒店。
【本期主题】中国精品酒店设计——寻找商业需求与地域特色的契合点
【主办单位】太平洋家居网设计频道
【栏目编辑】徐海燕
【摄像编辑】王召
【摄影编辑】何畅
【活动时间】2015年6月15日(星期一)10:00-12:00
【场地提供】乐家艺术廊
【话题导航】
(3)如何在设计中把握品酒店的个性化(地域特色)与设计原则(商业需求)的平衡点?
NO.1对酒店深刻的印象源自于一种生活体验
【邵华波】大家好,很高兴参加太平洋家居网的对话沙龙,就“中国精品酒店设计——寻找商业需求与地域特色的契合点”这个主题和几位好朋友一起进行交流,希望今天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碰撞。今天的交流分享不局限于设计、酒店行业的朋友,其实通过今天的谈话可以让更多普通消费者也关注酒店这个行业,让他们会觉得国内的这个行业会越来越好。
【李鹰】我相信对于住过的印象最深的精品酒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个问题,我现在的回答和我两年以前或者两年以后回答的可能都会不一样。现在一下子要想起来的话,我会想起来当年在巴厘岛UBUD住过的一个精品酒店,是COMO集团旗下的一个很小的精品酒店。现在你要我去想这个酒店具体的平面的布置、建筑的形态、室内的装饰是什么样的,我想不起来了。但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因为住在那里,使我有机会感受到整个山里面的、我们常说的那种很向往的生活方式。所以说,它的特点并不是说酒店本身设计得很张扬,例如用了什么材料、装饰等等,而是说酒店设计其实把酒店要表达的那种当地的特点、生活方式给表达出来了,所以这是最精彩的也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李鹰作品:长泰半月山温泉度假村
【邵华波】最近有个词大家用的很多——体验。我觉得你(李鹰)说的也是一种体验,和酒店的装修没多大关系。我刚才也回忆了一下我曾住过的酒店,想起几年前在青岛住过的一个很小的酒店,虽然小,但是住在里面感觉自由自在。每个人在城市也好,出去旅游、工作也好,住在酒店都希望能有一种家的归宿感,当时在的那个酒店大厅做得有点像家里的客厅一样,我放好行李,安置好家人后下楼去跟客户电话,穿着拖鞋随便走,非常自由的感觉。
【刘飞】去年我去了次斯里兰卡,正好就有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精品酒店。我们后来想一想它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在哪,如果是从消费者、或者是体验者的角度来说,它是属于回归了物质最原态的东西。空间也好、生活方式也好,非常单纯,单纯到你只能去体验生活。国内现在相对物资比较宽裕点,所以把很多的表面的东西都给遮掩起来了,很讲究设计的氛围和设计本身。而在斯里兰卡当地,物资很匮乏,设计很局限,在这种局限的情况下反而能表现出人和自然最直接的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无设计状态。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下面会有不同的产物,中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说到最后,设计还是要把生活体验的一种方式表现出来,人和人之间才能找到内心共鸣。
NO.2抛开设计师身份去关注酒店
【邵华波】第二个议题,刚才其实也有了一定的诠释,其实有时候我觉得我们要先卸下设计师的这个身份和角色,人性都是一样的,无非你可能出于职业习惯,会更加敏感,所以我觉得如果要说跟普通旅者有什么不同,其实并没有,有时候我们还会碰到比设计师还设计师的人,有感觉、会生活。
【刘飞】做设计师有时候比较难的是随时得跳开,要忘记自己是一个设计师的身份,作为一个单纯的旅者。我之前看过一本书是《旅行从客房开始》,(注: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浦一也)他(作者)每次住酒店会先把酒店客房的各个方面都量好,画出来,然后放在一边让自己先安静一下。忘掉自己是设计师的身份再重新去体验一下,然后就会发现作为设计师的身份体验和作为普通客人身份体验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作为设计师,难就难在这里,有时候一头扎进去(设计)以后,就很难跳脱开来。我们有一个知识壁垒,在这个范围圈里面,想从里面跳到外面,从其他的角度去看,鉴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可能会有一些障碍。
刘飞作品:龙腾苑餐厅
NO.3摆正定位,用“设计思维”去做设计
【李鹰】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设计公司或者设计师的作品、很多酒店的照片,其中可以看出来很多设计师有一个很困扰的地方,而且是有些设计师还没有意识到的地方,就是他其实是没把自己的位置给摆正。很多人觉得我是设计师,我会做设计,所以我就要帮你们做出一个设计来,这个设计本身就是一个作品,把自己看的太高了。实际上设计师永远应该起到一个附属的作用,我们做的任何东西都应该是附属的。作为投资方,酒店是要赚钱的,而不是花钱帮助我们(设计师)去完成一个作品。
设计一个好的酒店,得让住的人觉得很好,很合适、舒服,下次还愿意来这里住,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可能也说不出具体的用了什么材料,或是什么家具,不用讲那么多,就是感觉很合适。从旅客角度讲,我想要的东西,设计师要做的应该首先是满足这些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稍微提高一些,给他某些更合理的、或者说他没有想到的一个更巧妙的解决方案,这就是设计师要做的。设计师不应该抛开了普通旅客,只是觉得自己是很专业的、有经验的设计师;我见过很多我来给你做一个东西,一定比你这个好很多,那样的话完全就是把设计师的功能摆的太高了。定位没找对,势必得不到普通旅客的支持,最后你(设计师)的作品就只是停留在照片上,只是拍出来很好看,这样的东西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刘飞】而且有的时候,用设计师的思维(去做设计)不是特别合适,“设计师思维”有时候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从商业角度来说,这个商业角度的点在这个地方,那么它匹配的商业层次应该就在这个地方。但设计师有时候从内心上来说好不容易有个很好的案子,然后会一下字拔得很高,就会使它的设计和商业定位不匹配。就会出现,有的时候你在某一个环境里面,比如餐饮店或者酒店,本来应该长这个样子,但是硬加了点东西把他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最后发现客人住不进来。
【邵华波】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设计师的思维”很自然的能力转换为一种“设计思维”,我们不应该有“设计师思维”,而是要有“设计思维”,也就是“创意思维”。我们关注一个酒店首先看这个酒店的定位,这个酒店的氛围状态,这些对不对。商业需求跟这个地方的特色、需求是不是匹配,就像你为什么选择去巴厘岛呢,那一定是巴厘岛有自己的特点,有吸引你的地方。
邵华波作品:苏州花间堂
NO.4遵循用户群体的需求是设计基础
【邵华波】这里面可以衍生出来另外一个话题,去年年底的时候我跟别人聊,他们很难接受一些酒店运营的新方式,然后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好很多了,因为大环境在改变,你不得不改变。其实从酒店或者设计师来说,是从你用户的角度去主导它还是设计师的角度去主导它,这是完全不一样的。由设计师主导的话就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你要面临运营的问题、酒店投资的问题、酒店设计的问题和用户体验的问题;如果是用户主导的话,设计师只是去把控去引导,用户参与到酒店里去,设计师去解决用户的问题,这个酒店就是为这个群落而设计的,那么将来就会有更多的客户入住。
【李鹰】其实关于酒店这个话题很大,虽然聊的是精品酒店,但是从大规模的品牌酒店来看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大规模的品牌酒店分工就很明确,有业主、设计师和酒店管理方。作为业主的话就是投资,我投多少钱多少年可以有回报;那么酒店管理方,做的就是品牌的运行,品牌适合怎么样的用户、该怎么去发展,都是由数据支撑的。一方面是硬件、另一方面就是酒店设计,这个酒店需要怎样的配置,比如洗手盆需要几个,这些都是计算出来的,然后设计师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工作。
设计师要有意识:我(设计师)不是平白无故去做设计的,我不是一个雕塑家,有没有人喜欢无所谓;我做的东西一定是要符合市场的、符合以后来住的人的要求的。很多年轻设计师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你不能改我的设计,我选的这个材料非常好,不用这个材料,这个设计就毁了”,还是“设计师思维”。精品酒店设计同样也是需要像做品牌酒店一样做那么多的工作,虽然不一定会出现那么多的顾问,但一定是很多团队配合、合作的结果,设计师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尊重多方的声音,很客观地去配合、去平衡。
【邵华波】不管是什么样的酒店,其实都只是我们给的一个称谓。刚才刘飞讲的,其实意思就是时代在进步,智慧在提高。所以我觉得不同的酒店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精品酒店、民宿、连锁酒店,它们的区别我真的很难准确地说出来,其实只是用户的群体不一样而已。
【李鹰】我以前经常跟业主举一个例子,如果你喜欢某一个电影明星,你不会说我就喜欢穿这一套衣服的、或这一天的这个人。设计师其实要做的就是打造这个明星,而她(他)穿什么衣服、在什么场合演了什么角色,这个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话说回来,酒店是在哪一个地区、投资额是否有限制,以及酒店类型,都属于具体情况。但最主要的是,好的酒店设计,应该是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酒店本身的骨架、运作都是好的。现在的设计往往是反过来了,更多人首先关注的是这个明星穿的哪套衣服。
NO.5找到适合那个地方的产品
【邵华波】大家现在都是为了做酒店而做酒店,其实酒店已经不是酒店了,酒店已经变成了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这个环境的人的聚会场所,这个设计该是什么样的已经被模糊化了。一个很好的酒店设计一定是以用户导向为主的,每一个酒店细节的设计,家居的摆设都应该多考虑用户的需求,在毫不浪费空间的前提下去提供给用户最好的服务,最舒心的享受。
我最近在做的一个案例来说,预算有限,但是我看了他的项目,觉得项目很多地方比人家有优势。我这时候需要告诉他的是,今天你投500万不是你说了算,而应该是根据这个市场的价值来说话,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一个适合这个地方的产品,这也是我的关注点。后来经过我们设计师的考察,发现其实那个地方非常有商业前景,根据当地的价值和市场的考量,如果愿意花心思,一定可以找到适合那个地方的产品。所以业主和设计师的思考方式、关注点有时候完全是颠倒过来的。
【李鹰】我们如果要做一件事情,要做一个酒店,你要诠释一个地区,那么一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做的。就像你刚刚讲的,投资额是多少的问题,多长时间建成,是哪一个设计公司做的,哪一个施工单位做的,酒店的定位是什么?
这里引入一个量子物理平行宇宙的概念,同样做这一件事情,在平行宇宙里,有不同的版本。有些是这个方面强些,有些是那个方面差些,然后会有不同的排列组合,但是一定会有一些组合出来的结果会是更加好的。作为设计师来说,我们希望我们参与的项目会是平行宇宙里面比较好的那个版本之一。还是那个观念,所有的事情要做好,光靠设计师一个方面或者光靠业主一个方面是肯定是不够的,大家都有机会碰上一个很好的组合,或者说做到最合适就很好了。
【邵华波】你刚刚说可能我们会希望做到是那个比较好的版本,我的理解不一样。因为设计师的使命应该是解决一些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觉得现在的社会现状是太把设计师看的太高大上了,服务的对象也一定是高大上,反而是一些很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所以我觉得有时候一个业主找我们,可是投资很少,那么我们来找到一个适合他的方法,重点是说要怎么给到她一个超出想象的东西。这就是你作为设计师的价值,你怎么去优化设计。
邵华波作品:苏州花间堂
NO.6寻找商业需求与地域特色的契合点
【邵华波】前些时候去听一个规划公司的汇报,他们有一个项目,打算在郊区一个田野里面做玫瑰主题的婚庆场所,要打造一个法国香水小镇。我就说,你首先要了解人家来这边的目的是什么,来到这里就是体验江南的鱼米之乡的感觉,我们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就是这样,你在这里打造玫瑰花、香水,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我相信这个商业基本是不会成功的。
为什么我会提这个案例,也正好贴合我们聊的第三个话题:商业需求怎么去和地域特色做到最好的契合。你的设计的智慧和业主的需求之间如果可以很好的融合,达到很高的契合度,那么这个做出来的东西一定会很棒。
【刘飞】对,我们之所以跳出来去做酒店管理公司,是因为看到了市场上品牌酒店管理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者说一些我们可以找到的契合点和转型的方式。
现在传统酒店管理公司在任何城市任何地点,他的品牌、设计风格全都是一样的。然后我们想在精品酒店里面找一个很小的类别,比如创意型的酒店,在每一个地方做出来不一样的东西,但是管理的方式管理的模式是一样的。
我们说品牌复制品牌连锁,是复制它的管理模式,而不是设计模式。虽然说酒店管理公司会认为这样风险很大,因为酒店的设计不一样了,管理、设计和运营的成本就会变得很大。但是我们实际尝试下来,几个主要的大区域控制好,人员和服务标准是制定好的,在设计师控价的范围之内,是可以把这个做好的。
这样就可以解决地域区别的问题,最后你会发现,哪怕是在一个村落里面,所有的建筑都可以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有略微的变化。因为在很小的这一类里面,给到那些喜欢猎奇的或者需要不一样体验的客群找到一个特殊的点,这也是那些传统的酒店公司对我们非常感兴趣的地方。他们想让我们去做一条品牌线的研发,比如铂涛,作为一个做酒店的孵化平台,其中有一类是设计师平台,他们目前没办法自己去解决这一快,需要更多的有创意的设计师去做一些带研发性质的酒店品牌,然后他去支撑资金、支撑管理。我觉得现在是对设计师非常好的一个时机,现在市场上急需要产品经理人这样的创意人才。
由设计师加入进来,通过跟客户的连接会变成什么样子,某一个酒店或者某一个餐饮店,某一个服装店,我们都不仅限于与做室内设计的末端产业,我们要做到最上面去,比如说酒店,你和某一个酒店管理公司去合作后,你发现他们缺少一个小类别,你很有兴趣跟他合作。他们本身其实很懂这个行业,但无法去颠覆和突破,那么设计师加入进来以后,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做这一条线上的品牌研发。包括这个酒店的选址、定位、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这些都可以由设计师独创,然后让酒店管理公司的数据去验证合适不合适,让用户参与进来验证这个产品合适不合适,这样设计师做出来的任何产品我相信都没有问题。而且,现在设计师的开创性东西特别多,到今年上半年,我发现我们可以做的东西特别多,因为传统行业里存在的问题太多了。
比如理发店,最大的问题还在卖卡,你去理发,他不跟你讲理发好不好,他跟你讲这个会员卡打几折,从来不安安心心去理发,不去关心你什么气质、适合什么发型。酒店其实开始已经在做尝试,还是分类别来看,传统的酒店有自己的优势,高端的精品的酒店也有合适的定位,但是如果设计师参与进去,要走到最前端去,那么可以找一个小类别去尝试,我们不需要颠覆这个行业,但是可以在小类别里做尝试,发挥出设计师真正的价值来。等于就是在地域和商业需求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设计师都是有情怀的,我们愿意做设计师,是因为内心有美好的向往,我们把这种情怀注入到品牌里去那么一定会很吸引人的。最近很火的崇德里,投资商原先是做餐饮的,现在就做了崇德里这个酒店品牌,每家都很火爆。业主在10几年前就买了老房子,但一直没动,后来找了个艺术修为非常高的艺术家去做设计,艺术家无论对于品牌的认识还是对于环境、对于空间认识比很多设计师要高很多。然后根据地域根据对生活的理解,把这个品牌做了起来。建这个酒店其实不纯粹是为了投资回报率,当然会有这个考虑,但也只是为了能让酒店正常运转下去。
刘飞作品
NO.7设计应关注“属性”而不是盲目“跟风”
【邵华波】之前我听过一句话特别好,说“商业是人性的释放”。其实我们去关注的不是商业本身是什么,而应该是人性需求的本身,有需求的话,商业自然就发展起来。也有人也总结过乔布斯、苹果的成功:摒弃私欲(人本身的私欲、企业本身的私欲)无我、利他,你才会洞察商业的本质。
【刘飞】这其实就是每一个行业可以发展起来的本质所在。互联网是全开放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的。
【邵华波】就像我之前说过的那个讨论会,本来人家郊区好好的房子,你去改造做民宿,好像很有腔调,但在我看来,就真的只是很民宿。他根本不尊重这里的一个风土人情。
【刘飞】这段时间我发现特别多这样的案例。但我不确定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
【邵华波】前面的10年到20年,一些家庭装修都已经被高大上的风格所捆绑了。他们觉得好像就是应该是这样,所以我为什么一直说宁愿不要做高大上的东西,而是去做一些可以挖掘本真的东西去满足大家的需求.我很怕未来10年很多项目都转战农村了,这样的杀伤性将会非常大。
【李鹰】在国内的近几十年,好像一直有这样的状况。当我们发现在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案例做得还不错,我们就把这个东西赋予一个定义,起了个名字,然后这个名字就变成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我们大家都要来做,在全国各地铺开了做。很可怕的一件事,因为大家关注的点已经不是在关注为什么这个会成功,只是“它成功了,很好,我们大家都要成功,我们只要照着做就可以成功”。其实根本没有看见这个现象本身 ,它的出发点是什么,贴个标签就开始做这个事情,这个是属于抹杀个性的,所有人都贴同样的标签,所有人都穿同样的衣服,所有人都喊同样的口号,这么做的话,结果一定是很可怕的。
这不仅仅是说会在全国各地出现一大堆失败的项目,而且关键是这个项目的影响不是暂时的,它存在那边,同时那些好项目出现的机会被剥夺了;甚至说最可怕的是影响了很多参与设计的设计师们,很多设计师还是有想法的,他想要发声,想要改变,做一些有个性的东西,却在这个大环境下做不了什么,没有这样的机会让他去实现。这就把我们整个行业的能力给拉低了,而且这个影响比一些失败的案例更可怕。
李鹰作品:长泰半月山温泉度假村
【刘飞】在有限的范围,或者说有限的资金下,把一些本该你不该开发的东西把它给挖出来了,你让后来的人就没有可用的东西,我们叫有序开发、有责任地去开发,你把有些不属于你这一代的东西没必要都给挖出来。
【邵华波】是,我们平时在做一些设计的时候,无论是项目定位也好,材料选用也好,我们应该关注“属性”。你把一些不同属性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像两个性格不合的人在一起要吵架一样的道理,到最后肯定是有问题的。反过来说,行业内某些大牌设计师也需要负点责任,对我来说,我自己做我自己相信的事情,而不是说我为了企业可以做大,而去做一开始就知道是错的事情。到最后这样的做事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更习惯的时候,他已经没法收了。所以现在那么多乡村建设在做,但真正去做的设计师不多,以前可能95%的设计师都在关注那些项目,但是你现在能让他们下来做那些项目么?我觉得不见得。所以刚才提到的民宿,目前他们那边的主任已经提出质疑,说那个建筑做得不对。我的意见是,设计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我相信,做这个民宿一定只有一种。只不过你有没有这个习惯去挖掘,有没有用心去挖掘,或者说业主有没有这样的一个高度去理解。
NO.8商业需求与设计个性化互相平衡、共融是未来的趋势
【邵华波】投资商也好、设计师、媒体也好,大家所关心的设计个性和商业需求,他们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大家怎么去理解博弈还是共融?
【李鹰】我觉得从理想的状况来讲,如果以后整个市场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了,那么它一定是以共融为主的,这个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一定会有很多博弈在里面,可能有一些是合适的博弈,有一些则是站错角度、很混乱的博弈。因为市场不平衡,无论在发展的过程出现的哪一种博弈都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们改革开放很多年了,很多领域还是在一个很不成熟、不平衡的状态。但是希望参与其中的人要有一个观念或者一个意识,就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一个共融的结果。
【刘飞】我觉得也是,这种共融的方式是将来的趋势。这个已经有成熟的案例了,包括美国现在一些很成熟的商业在中国也已经有了一些雏形。前面的话题也讲到了,如何利他,为什么要利他,利他是因为你是先让别人得到了,没有去想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都是共融的,所有的人都是朋友,没有敌人,不存在所谓的竞争对手。很多时候我们在做投资回报的时候会去想你的潜在竞争对手,你的潜在客群是谁,无形中就分了甲方乙方丙方,分了对立面,但是应该的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全开放的,所谓的全开放是:假定你现在是我的敌人,但是将来有一天你会变成我的朋友,当你加入进来后,我们会让整体变得更好,所以看你的心是不是够大,或者说看你的情怀是不是足够支撑你走得那么远。所以应该是共融的方式是最好,但是也会有一个过程。先博弈,因为你处在世间,还是需要有人类的方式去跟别人交流合作,之后你用你的人格去影响他。慢慢由对立面变成了朋友关系,这种方式其实还是非常人性化的。所以最好的商业是解决了利益的问题,先利他,然后慢慢达到共融,我觉得这以后会是一个趋势,而且这个趋势也会很快显示一些雏形出来。
【邵华波】共融是必然的一个结果。我经常跟同事说,好不好看是在最后,美是用来思考的,美不是用来看的。博弈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只不过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可以去选择博弈的程度,不一样的业主博弈会不一样。有时候博弈是真的考虑利益,有时候真的是思想的碰撞。对于设计师来说我有选择项目的权利,并不是我要做所有的项目,只是说当这个项目的特点和属性和我比较匹配的时候,我觉得我就会去比较珍惜它。我相信不止我们三位,很多设计师朋友也会理解。
沙龙现场
NO.9住宿免费、功能多元化是精品酒店的发展方向
【邵华波】作为最后一个问题的总结,大家可以来表达一下对于未来精品酒店的发展方向的看法。
【刘飞】我们现在因为在做某一小类的精品酒店里的创意酒店,倒是有颠覆的可能性。第一、将来的酒店是免费的,以前跟别人讲的时候,别人可能不理解,但现在再讲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接受这种想法了。第二、酒店将来不只是酒店。单说精品酒店这一小类,客人入住酒店都是从下午住到第二天退房,中间有很大断时间是没有去利用的。我们现在的想法是分时段、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把它交错开来,同时去用。比如在这一时刻作为酒店住宿去用,在某一类的时刻可以作为会议室、或者办公室,这种方式现在已经有人尝试了。拿一件酒店的客房去尝试,一天24小时分不同时段,然后跟它能匹配得起来的场所再加些不同的东西,将来可能某一类酒店的话完全有可能是这种方式去运营。比如你周末不想呆在家里面,想跟几个朋友聚一下,你就可以找一个酒店的party房。现在的移动办公室又那么多,现在去咖啡厅,基本上看到所有的人都是在办公,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可借鉴方向。将来酒店也有可能变成这种方式,它只不过是很好地利用了区段和时间点而已,不会晚上去用,白天某一段时间就可以,包括你做一些其他的活动,就是这种可能性会很大。为什么说酒店其实慢慢会变成免费呢,跟我们刚才讲的互联网方式会有点类似,因为你是利他,把他变成朋友,然后就是没有甲乙方关系。酒店的场所变成了体验的方式,这种体验方式将来会产生一部分的利润,利润如果足够支撑你酒店的运作,那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运营方式。
很多人现在提O2O,有好也有不好,现在能成功的其实很少,是因为它还没有真正解决这个体系里面本身的问题。如果是做成O2O体系的话,那么入住不用付费,但是里面使用的产品可能是要付费的,前提是你的产品要足够好。那么设计师是不是能够主导这个产品,产品达到一定的水准,所有的东西都会变成一个最好的方式,你用一个马桶也好,你用一个沙发也好,它应该都是原创的品牌,应该是有它自己的品牌价值,那么回归到最后,所有东西都是串联在一起,那么设计师的价值就出来了。
设计师的价值其实可以很大,只不过以前我们没有尝试去把他发挥出来而已。酒店我们不说颠覆与否,至少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你有了责任或者意识的话,可以使整个大行业或者说社会环境可以走向一个更好的方向,不至于现在像一团迷雾一样。
很多修行的人说现在是末法时代,错综复杂很迷乱,其实他有一条线是可以比较好的,大家都是互惠互利往前面去走,而不只是相互排斥,变成敌人的方式,只是去争夺利益而已。回归自己的内心,为什么精品酒店会很吸引人,是因为它在关注人的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其实跟价值没有关系,但可以带来很多价值。看初心到底是什么,是为价值还是为生活方式还是为别人的生活方式去整理。
对话现场
【邵华波】难忘初心,方得始终。刘飞说的那种模式我觉得一定是精品酒店行业发展必然的结果。只不过可能需要很多年慢慢去验证。我也来说一下我的看法,从品牌角度来说,现在说的品牌已经不局限投资商跟营运方的问题,而是说有没有一个好的设计思维的团队来支撑你,就像刘飞说的酒店不收费,我觉得以后就没有设计师,坚持自己选择的品牌定位,走下去,至于变与不变,它的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变的,变的是执行手段。或者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特点,企业挖掘出来,然后去呼应,但是整体还是应该体现出一个品牌思想。很多消费者其实都可以参与到设计当中个来,体验都在每个人的身上。
【刘飞】以前叫品牌式消费,后来叫体验式消费,现在最新的是参与式消费,用户真的参与进来了,他们就愿意去买单了。有段时间我在想,我们把一个产品或者说这个酒店的客做成一个雏形出来,再有其他的用户进来做二次改造,因为酒店从试运营到开业还是有段时间的。这段时间其实让用户参与进来的话加入他想做的东西,当然,这类人是需要通过挑选的,他们一旦加入进来的话他会觉得很有趣,然后用户群也会觉得很有趣,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尝试。
然后我觉得以后设计师可能会存在,只不过要求会越来越高,就不止是单纯的做设计,他已经需要做类似产品经理人的工作,品牌的架构,包括对于设计的认知对生活方式的、对于所有的东西都是要打通的。会越来越难做,也会越来越有意思。
【邵华波】真正是设计在设计之外,做的东西都是无痕迹的。
【李鹰】其实精品酒店这个词十年前是没有人提的,到近几年才开始。有了这样的项目存在,有了这样的需求出现,我们给它贴了标签,但其实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它之所以这个时间出现,是与当下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发展、酒店的发展有关系的。只要这个社会会往前发展,那么我们的精品酒店也就一定会在一直变化的,就算现在要给它下个定义、贴个标签也只是暂时的。在当下它是这样一个东西,之会变成什么样我们谁也不知道,包括说会不会叫这个名字,我们也不知道。但不知道其实是个好事情。
之前跟朋友聊到去欧洲旅游的话题,我说我的感觉是去欧洲旅游这件事应该是我退休以后要做的,因为欧洲现在去、过5年、过10年、20年去,我看到的东西很可能是差不多的。但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希望看到上海这样的地方是充满能量、思维、碰撞的。我们做设计行业,我们喜欢做设计,我们希望这个行业有一些变化,并且可以参与,在过程中出一些力,让这个行业发展下去,等老了回想起来,我们没有错过那段时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嘉宾合影
【结束语】
旅途中,我们住过大大小小的酒店,也许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最贵的那间。就像今天3位嘉宾所说的,那些直观地表现出人和自然最纯粹的关系、把当地的特色用设计语言表现出来,让旅客感觉到自由的才是记忆中真正的好酒店。最后,我想引用设计师邵华波的一句话来总结今天的话题:商业是人性的释放,我们去关注的不是商业本身,而是人性需求的本身。有需求,才会有后续的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