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2:元宵节的相关传说
无传说不成节日,基本上每个中国传统节日,总能带上几个相关的传说故事。而关于元宵节,民间也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传说。
元宵节的传说: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畜财产通通烧死。人间得闻此消息,想出一个躲办法,即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从而保住性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传说: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因身处深宫,没法在正月十五与父母团聚尽孝。为此,她欲跳井自尽。为了帮助元宵姑娘为父母尽孝,智者东方朔想出了一个计划。他告诉汉武帝,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下令在正月十六火烧长安都。为了拯救长安城,汉武帝问东方朔该怎么办。东方朔建议在街道上悬挂大红灯笼,皇帝、皇后、六宫嫔妃和朝廷大臣都要外出观赏灯笼。这样,火神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灾难也就可以避免了。
皇帝采纳了东方朔的建议,当所有人都外出赏灯时,元宵得以有机会溜出皇宫,和家人团圆。虽然上述的传说很神奇,但可以确定的是元宵节的起源必定跟古代人们使用火来庆祝节日、躲避灾难有关。元宵节活动包括逃避邪神,且是在晚上庆祝,所以很自然地,火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元宵节来历: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设计除掉了吕禄,“诸吕之乱”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来历:与黄巢“护民除奸”有关
唐朝末年,皇帝昏庸无道,民不聊生,黄巢起兵造反,连攻浑城三昼夜不克,转眼即过年了便想撤兵缓攻。年后他只身进城刺探敌情,不料奸细告密,朝廷派众兵满城搜查,捉拿黄巢,幸亏一老汉相救,并向黄巢献攻城之计。临别黄巢对老汉道:正月十五我攻城,必克。请你转告全城善良人家在门口挂一灯笼,大军进城后决不惊动。不挂灯笼者即贪官污吏,一律满门抄斩。 果然,正月十五这天黄巢率大军进城,对那欺压百姓、横行乡里的赃官斩尽杀绝。日后,为纪念黄巢“护民除奸”的义举,兴起了正月十五挂灯笼的风俗。
推荐阅读:
闹出喜庆年味来 元宵传统习俗逐个数
元宵未到汤圆走俏 各式元宵美食大搜罗
自制新春美食 各地春节特色小吃搜罗
Part3:元宵节趣味赏灯猜灯谜习俗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宵夜各地都会举办隆重的赏灯活动,街道上处处挂着各式各样的灯,还有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等,供人们欣赏。同时,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项妙趣横生的游艺活动,使节日的气氛更加热烈。
元宵节观灯猜谜习俗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宋代谜语与元宵赏灯相结合,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这时才是灯谜。此后,谜语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因为在宋代,游乐场所“瓦舍”兴起,给灯谜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这就促进了灯谜的发展。
元宵节“灯谜”典故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
元宵节灯谜的特征
元宵节灯谜并不像普通的猜谜语,元宵节灯谜各式各样,富含较浓厚的文学色彩。猜灯谜感觉很难,可是如果掌握了技巧的话也就容易了,要猜灯谜就需要知道灯谜的一些特征和玩的规则,知道特征后才能猜的更准,也就不会被难倒。
灯谜的三大特征
独特的结构: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
面与底别解:灯谜利用汉语字词多意的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从而得出别样的意思,所谓“谜贵别解”,别解方显谜味。
面与底异字:在灯谜中凡是谜面上有的字,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否则称为“露春”,灯谜一般是不允许露春的。
灯谜的四大规则
谜底不能“露春”:即谜面中已经有的字不能在谜底中出现。谜底谜面不能重字。例如:猜“心焦(猜成语一)”时就不会猜成“心急如焚”。谜底与谜面的“心”重字。
谜底和谜面不能“倒吊”:“倒吊”是谜学上的一个术语,又称“倒吊葫芦”。一条谜中若有大概念(属概念)和小概念(种概念),那么小概念应放在谜面,大概念应放在谜底才合理,否则叫“倒吊”。例如,用“保护色”猜汉代人名“卫青”就属“倒吊”。如果以“卫青”猜生物学名词“保护色”就避免了“倒吊”之弊。
谜底与谜面之间不是本义直解:必须有别解。
谜底不能以谐音扣合谜面:标格的除外。
元宵节灯谜集锦:小试牛刀
知道了灯谜的由来、典故以及灯谜的一些特征和规则,大家是不是想立刻猜玩一下呢?那就看看小编收集的一些元宵灯谜,看看大家是否都能猜出来吧。
元宵节灯谜小集锦 | ||
成语类 | 打一成语:1、盲人摸象 2、爱好旅游 3、脱粒机 4、伞兵 | |
猜字类 | 打一字:1、壹加壹 2、入史册 3、入门无犬吠 4、凤头虎尾 | |
地名类 | 猜一地名:1、掌声经久不息(打北京一地名) 2、上下四方都无险(安徽地名) 3、沫若乡间住处(打北京一地名) 4、介胄之士(打湖北一地名) | |
人名类 | 猜人名:1、僧穿彩衣(打《水浒传》人物绰号) 2、天不绝曹(打《三国演义》人名) 3、三八多面手(打《红楼梦》人名) 4、醒后得知一场梦(打《西游记》人名) |
成语类答案:
1、不识大体 2、喜出望外 3、吞吞吐吐 4、从天而降
猜字类答案:
1、王 2、更 3、问 4、几
地名类答案:
1、延庆 2、六安 3、郭公庄 4、武汉
人名类答案:
1、花和尚 2、魏续 3、巧姐 4、悟空
推荐阅读:
闹出喜庆年味来 元宵传统习俗逐个数
元宵未到汤圆走俏 各式元宵美食大搜罗
自制新春美食 各地春节特色小吃搜罗
Part4:关于元宵节的诗词佳作赏
元宵节是古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关于元宵节的诗词创作也非常多,其中不乏有知名诗人、词人之良作。这些诗词大多描绘元宵热闹场景借此抒怀,阅读这些诗词实在让人触动。大家就和小编一起来欣赏下面几首关于元宵的佳作吧。
《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正月十五夜灯》——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元 宵》 ——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