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叶子花生于海拔500-45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下、高山灌丛草地或高山草甸中。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北部、缅甸北部。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光叶子花产中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南部、宁夏、甘肃东部、青海东部和东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云南西北部至东北部、西藏东南部至南部。
光叶子花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北部、缅甸北部也有。
光叶子花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
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
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查看全部内容光叶子花花瓣直立,斜狭卵形、宽卵形或狭卵状长圆形,长5-6(-7)毫米,宽3-4毫米,先端钝,边缘无睫毛,前侧近基部边缘稍臌出或明显臌出,具3脉;唇瓣向前伸展,较萼片长和宽多,边缘无睫毛,3裂,中裂片长圆形、四方形或卵形,较侧裂片稍狭、等宽或较宽。
边缘全缘或稍具波状,先端中部具短凸尖或稍钝圆,少数中部稍微凹陷,侧裂片扩展,镰状长圆形或近三角形,较宽或较狭,与中裂片等长或短多,边缘全缘或稍具波状,先端稍尖,钝或急尖;距圆筒状或圆筒状锥形,常向后斜展或近平展,向末端常稍渐狭,口部稍增大,末端钝或稍尖,通常长于子房。
当室外气温降至0℃左右,须将兰盆移入室内,以防冻伤兰根。 冬季如天气晴好,兰房中的温度可以超过15℃,仅是阴雨风雪天气室温下降,此时应加温、加光照使室温保持15℃。夜间无需加温,保持5℃即可。加温可以在深秋和初冬进行,目的是促使当年新株充分成熟。而在12月中旬以后至1月底则不用加温,保持室温不低于5℃即可,任其营养生长处于十分缓慢状态。从2月份开始,加湿、加温、充分光照,使兰花提前进入生长期。加温后新芽提前萌发,一般加温45天新芽出土。再经90天即可成株。到6月中旬第二次新芽又出土,从而取得一年长二批新苗的效果。冬季加温时应注意必须加光照,然而切不可24小时不断地加温以致无温差。另外,加温不宜过高,超过25℃则有害而无益。
光叶子花生于海拔500-45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下、高山灌丛草地或高山草甸中。
光叶子花植株高5-45厘米。块茎长圆形或圆球形,长1-1.5厘米,直径约1厘米,肉质,不裂。茎直立,圆柱状,纤细或粗壮,基部具1-3枚筒状鞘,鞘之上具1-5枚叶,多为2-3枚,叶之上不具或具1-3枚小的、披针形苞片状叶。
光叶子花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至线形,长3-15厘米,宽0.2-3厘米,上面无紫色斑点,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