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生活百科
刺儿菜
目录
1、刺儿菜价格
2、刺儿菜的研究与常用药方
3、刺儿菜的鉴别与应用
4、食用刺儿菜的注意事项
5、刺儿菜的种植技术
6、刺儿菜功效与作用
7、刺儿菜简介

  刺儿菜为中生植物,适应性很强,任何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普遍群生于撂荒地、耕地、路边、村庄附近,为常见的杂草。

  除西藏、云南、广东、广西外,几遍全国各地。分布平原、丘陵和山地。欧洲东部、中部、苏联东、西西伯利亚及远东、蒙古、朝鲜、日本广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波兰。

  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或下面色淡,两面无毛,极少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的绒毛而呈现灰色的,亦极少两面同色,灰绿色,两面被薄绒毛。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植株含少数或多数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卵形、长卵形或卵圆形,直径1.5-2厘米。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宽1.5-2毫米,包括顶端针刺长5-8毫米;内层及最内层长椭圆形至线形,长1.1-2厘米,宽1-1.8毫米;中外层苞片顶端有长不足0.5毫米的短针刺,内层及最内层渐尖,膜质,短针刺。

  小花紫红色或白色,雌花花冠长2.4厘米,檐部长6毫米,细管部细丝状,长18毫米,两性花花冠长1.8厘米,檐部长6毫米,细管部细丝状,长1.2毫米。瘦果淡黄色,椭圆形或偏斜椭圆形,压扁,长3毫米,宽1.5毫米,顶端斜截形。冠毛污白色,多层,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长3.5厘米,顶端渐细。花果期5-9月。

查看全部内容

刺儿菜的研究与常用药方

  1、小蓟根汁:鲜小蓟根150g,捣烂绞取汁液服,或沸水冲服。

  源于《食疗本草》、《衷中参西录》。鲜根凉血止血作用较强。用于血热所致的衄血、吐血、便血,或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

  2、凉血五汁饮:鲜藕、鲜地黄、鲜小蓟根、鲜牛蒡根各等分。绞汁,每次1杯,加蜂蜜1匙,搅和均匀,不拘时少少饮之。

  源于《圣惠方》。鲜藕、地黄和牛蒡根能清热生津止渴,而除牛蒡外,余药又均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吐血,口干而渴。

  3、小蓟饮:小蓟(全草)、益母草各60g。加水煎汤,去渣再煎至浓稠服。

  源于《圣济总录》。该品与祛瘀止血要药益母草配伍,共奏祛瘀止血之效。用于胎堕后或产生瘀血不尽,出血不止。

  4、刺儿菜汁:鲜小蓟幼嫩全草(小蓟苗)150g,切段捣汁服。亦可煮汤作菜食。

  源于《食疗本草》、《日华诸家本草》。该品偏于清热除烦。用于夏月烦热口干,小便不利。

查看全部内容

刺儿菜的鉴别与应用

  大蓟: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地上部分及根,又名刺蓟、虎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呈纺缍状或萝卜状,直径约7mm。茎直立约30~80cm,茎枝有条棱,被长毛。基生叶有柄,叶片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20cm,宽2.5~8cm,羽状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6~12对,裂片边缘呈锯齿状,齿端有刺。茎叶绿色,两面有白色毛。头状花序为单一或数个生于枝端直立呈圆锥状,花冠紫色或紫红色,长1.5~2cm,花期5~8月。生于山坡、草地或路旁,分布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湾、两湖、两广、云贵与江西、四川等地。

  刺儿菜: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及根,又名青刺蓟、猫蓟。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直而长,茎直立高30~80cm,茎无毛或被丝状毛。下中部茎叶椭圆或椭圆披针形,基部楔形,长7~15cm,宽1.5~10cm;上部茎叶渐小,叶缘有细密的叶刺或刺齿,茎叶两面无毛。头状花序单生,花冠紫红色,花期5~6月。生于山坡、河旁或荒地,分布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外的全国各地。

药材性状鉴别

  大蓟:茎圆柱形,直径0.5~1.5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质松脆,断面黄白色,中空,髓部白色。叶皱缩,多破碎。头状花序顶生,圆球或椭圆形,苞枯黄色。气微味淡。根呈纺缍状,常簇生而扭曲,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薄,木部类白色。气特异,味微苦涩。

  刺儿菜:茎圆柱形,表面绿色或微紫棕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空。叶多皱缩或破碎。头状花序顶生,苞钟状,黄绿色。气弱,味微苦。

查看全部内容

食用刺儿菜的注意事项

  刺儿菜幼嫩时期羊、猪喜食,牛、马较少采食。植株秋后仍保持绿色,仍可用以喂猪,刺儿菜的时有硬刺,茎秆木质化后粗硬,利用期为5—7月。早期供放牧,或带根采回,去掉泥土,径切碎生饲喂猪或做青贮料,开花前后植株,割取晒于后,可供冬春制粉喂猪。另外本种为秋季蜜源植物。带花全草或根茎均为药材。刺儿菜的嫩苗又是野菜,炒食、做汤均可。

食疗价值:

  1、利尿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

  2、止血凉血: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3、消炎止痛:舒缓疼痛,减少疼痛感。

  脾胃虚寒者忌服。

查看全部内容

刺儿菜的种植技术

  刺儿菜用种子繁殖。6-7月待花苞枯萎时采种,晒干,备用。早春2-3月播种,穴播按行株距20cm×20cm开穴,将种子用草木灰拌匀后播入穴内,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至出苗。

田间管理

  苗6-10cm时间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并结合耕除草,第2次在5月中耕除草结合施人畜粪肥。

采收和储藏

  5-6月盛开期,割取全草晒干或鲜用。可连续收获3-4年。

  刺儿菜每百克嫩茎叶含蛋白质4.8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5克,钙216毫克,磷93毫克,铁10.2毫克,胡萝卜素7.35毫克,维生素B2 0.39毫克,维生素C47毫克。秋季采根,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切段用;春、夏采幼嫩的全株,洗净鲜用。秋季新萌生的越冬型,也是鲜嫩可口。

查看全部内容

刺儿菜功效与作用

  刺儿菜,原名小蓟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中国各地都有,常见于田埂、地头、沟旁、湿地,为到处野生的小草。苏颂说:"小蓟处处有,俗名(青刺蓟),2一3寸对其根作菜茹食甚美。"基础蓟叶羽状深裂,边缘有尖刺,根肥大,花紫红,色同小蓟。大蓟、小蓟为同科不同属植物,性能相近,都作药用。

  刺儿菜甘、凉,无毒。大、小蓟均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以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适用于急性热病炎症性出血,黄疽,肝炎,热淋、尿血等。

  刺儿菜的营养价值:大蓟含挥发油、生物碱、树脂、菊糖,氰甙类。小蓟全草含生物碱、皂甙。

查看全部内容

刺儿菜简介

  刺儿菜(学名:Cirsium setosum)是小蓟草的别称。是一种优质野菜。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常大于地上部分,有长根茎。茎直立,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有棱,高30-80(100-12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叶互生,基生叶花时凋落,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5—2.2厘米,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有疏密不等的白色蛛丝状毛,顶端短尖或钝,基部窄狭或钝圆,近全缘或有疏锯齿,无叶柄。

  基生叶和中部茎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顶端钝或圆形,基部楔形,有时有极短的叶柄,通常无叶柄,长7-15厘米,宽1.5-10厘米,上部茎叶渐小,椭圆形或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或全部茎叶不分裂,叶缘有细密的针刺,针刺紧贴叶缘。或叶缘有刺齿,齿顶针刺大小不等,针刺长达3.5毫米,或大部茎叶羽状浅裂或半裂或边缘粗大圆锯齿,裂片或锯齿斜三角形,顶端钝,齿顶及裂片顶端有较长的针刺,齿缘及裂片边缘的针刺较短且贴伏。

  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或下面色淡,两面无毛,极少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的绒毛而呈现灰色的,亦极少两面同色,灰绿色,两面被薄绒毛。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植株含少数或多数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卵形、长卵形或卵圆形,直径1.5-2厘米。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宽1.5-2毫米,包括顶端针刺长5-8毫米;内层及最内层长椭圆形至线形,长1.1-2厘米,宽1-1.8毫米;中外层苞片顶端有长不足0.5毫米的短针刺,内层及最内层渐尖,膜质,短针刺。

  小花紫红色或白色,雌花花冠长2.4厘米,檐部长6毫米,细管部细丝状,长18毫米,两性花花冠长1.8厘米,檐部长6毫米,细管部细丝状,长1.2毫米。瘦果淡黄色,椭圆形或偏斜椭圆形,压扁,长3毫米,宽1.5毫米,顶端斜截形。冠毛污白色,多层,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长3.5厘米,顶端渐细。花果期5-9月。

查看全部内容
整屋案例
更多
分享到
微信好友 微信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效果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