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提到钱,我想插一个问题,同样是金融危机,1998年那次跟现在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钟添龙:1998年的时候我刚毕业,还是一个学徒,对金融危机没有太大感触,但2008年不一样。这两年我一直在北京、上海走,有种感觉是很多国外投资的项目都处于暂停状态,业主的投资意识也理性了很多,尤其是在房地产这块,原来是我们找开发商要项目,现在是开发商找我们。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开发商往往很牛的。
钟添龙:他说这个案例能不能接手,帮我做做可行性分析,看看这个项目是否具备市场潜质。我们去年就接手过几个这样的案例,当时开发商的前期规划不尽合理,我们团队介入以后帮他重新调整了规划,告诉他这个项目的盈利点在哪里,应该怎么样找准市场定位,节约成本,让产品回归本质,让性价比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记者:大家都学会精耕细作,规避风险了。您刚才讲到,让产品回归本质,那设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钟添龙: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同时给社会带来效益。比如一个商业项目,我就告诉你这个项目要做下去,怎样才能做到投资少但看上去美观,用起来舒适,又能赚到钱。我在国外考察了很多项目,感觉他们都是按照这样的本质来做的,我们太浮于表面了,只是追求一个作品好不好看,但和市场定位、客户需求是不匹配的。设计很漂亮,但客户经营不下去,这个作品就是失败的。
记者:这可能也是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思考,所以在这次年会的论坛上咱们也提出了营销的概念。
钟添龙:对,要使你的产品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酒店也好,住宅也好,首先要考虑我这个项目做出来的价值有多大,能不能赚到钱,客户住起来会不会舒服。褪去浮华,让建筑回归本质,这些都是美学以外的东西。
记者:您和台湾同行接触比较多,以前我们总是强调国内外设计行业的差异,现在缩小范围,和大陆一衣带水的台湾是怎么做的?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
钟添龙:台湾的建筑、设计教育缘于欧美,市场比较成熟,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比大陆做得好,传统文化保留得很完整。还有就是在营销的概念上,他们懂得如何做局做势,比如一个很简单的东西,他们可以用很多文化的概念把它说明白,然后告诉你这是最好的一个东西。
记者:这可能也是台湾的设计师比大陆更吃香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真正在往解决问题的方向靠拢。
钟添龙:确实如此,在台湾,建筑师、设计师的地位很高,这个行业也很受重视,一个100万的项目,大陆可能有3-5%用于前期规划,台湾会达到15%,原来大陆甚至都不收取设计费用的。
记者:有了这样的市场需求,下一步就是怎么满足需求的问题了。您打算怎么做?
钟添龙:我想,除了做好原有的建筑空间设计外,我们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大项目的建筑咨询中去,告诉我们的客户,在立项的时候要注意市场定位,告诉他这个项目的可行性有多大,赢利空间在哪里,如何规避风险,如何从规划之初就开始进行成本考虑。我就是告诉你,这个项目要做下去,应该怎么减少投资但收到最好效果。我也会往建筑技术咨询的方向发展。
记者:这对设计师自身的要求会比较高,等于他具备了设计人和营销人的双重身份。
钟添龙:我觉得建筑师也好,设计师也罢,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必须懂得人类学、建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经营方面也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才有很强的生命力。
记者:很多人说,国内不缺乏优秀的设计师,但我们缺乏成熟的消费市场,其实我觉得还应该补一句,我们的设计师同样缺乏展示自我的营销意识,孤芳自赏的时代已经过去,金融危机改变了我们很多东西。感谢您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