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装修 揭装修合同里的“机关”
pchouse佚名 2012-3-06 09:17:40

网友装修 揭装修合同里的“机关”

  许先生在和家装公司签定了装修合同后,觉得万事大吉了,期待着早日搬入自己的新居。等到装修完毕,要结算款项时,许先生发现,结算款比当初套餐的标价要高出4000多元。对此,家装公司解释说,房子在装修过程中,多了一个增项,费用自然要高出一些。并拿出当初签定的合同,上面明明写着比套餐多出的增项要按实际发生额计算费用。可这实际发生的到底是多少费用,许先生自己也搞不明白了。更让许先生难以接受的是,装修完工几个月了,房间里一直有股驱之不尽的怪味。家装公司却以当初签定的合同为据,称整个工程所采用的主辅材料等都是正规品牌,也都是许先生所认可的,不可能产生怪味,而拒绝承担责任。

  据上海市消协的调查显示,由装修合同欺诈引发的纠纷占家装纠纷的八成以上。消协人士告诉记者,如何让消费者利用装修合同更好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要想用好合同,签好合同,就必须了解时下装修合同中常见的陷阱和埋伏。记者在消协的帮助下见到了曾经在某家装公司任职的向经理,现在,他已经转做建材生意,向经理为记者悉数了装修合同中的一些易生是非之处。

  1、“保修”不可轻信

  向经理说,在装修合同里,“工程验收”一项里包括了“保修”的内容。保修期长短不一,一般一到三年。但实际上,只要装修完工时没有出现质量问题,保修的实质意义就不大了。因为一旦工程出现了问题,也很难界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比如,业主家的开裂了,家装公司会说是因为家里的环境太干。甚至会把责任推到建材商身上。

  虽然现在有的合同也约定,在保修期结束后,业主才付质量保证金(即尾款)。但这部分款项通常只占工程款的5%。实际上,家装公司早就从别的地方把这点钱找齐了。即使出了问题,业主拒付质量保证金,家装公司也没多大损失,事情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网友装修 揭装修合同里的“机关”

  2、自购建材成负累

  一般情况,对于家装公司购买的建材,业主都会比较谨慎。会严格审查其品牌、厂家等,并在合同中注明。但对自己购买的建材却疏忽大意,为家装公司留下了把柄。

  向经理说,如果业主自己购买装修建材等家装材料时,在合同中务必要标明产品的序号、名称、厂家、品种、规格、数量等内容。有的业主觉得自己采购的东西肯定没问题,就不在合同中注明,给了家装公司可乘之机。一旦出现问题,家装公司就会据此推卸责任,说是业主购买的建材有问题。

相关阅读:

84㎡混搭小户型 展现个性张扬
家居装饰 让家居装修更艺术
复式装修 实用扮家小绝招
饰家新风尚 家居装修DIY

网友装修 揭装修合同里的“机关”

  3、模糊词汇生事端

  在装修合同中,有些含糊不清的说法,责任认定带来了隐患。诸如,让许先生吃了哑巴亏的“按实际发生额计算费用”等。向经理说,“按实际发生额计算费用”是个水分很大的概念。什么是实际发生额,也不好界定。一方面,业主无法限制工人的施工损耗,另一方面,工人的人工费用计算也不统一,有按人头算钱的,也有按项目工时算钱的,业主很难准确地掌握有多少工人干了多长时间。

网友装修 揭装修合同里的“机关”

  4、“增项”暗藏机关

  在家装合同中,一般都会有这样的约定:除由于施工方的原因造成的增项外,业主要求修改和增加的项目由业主承担费用。向经理说,家装公司就经常利用这一条款来钻空子,胡乱收取费用。比如,在下水管道的改造中,只标明水管的价钱,但不标明需要用多少管道。最后,实际使用了多少,只能听家装公司的说法了。对于埋藏在墙体内的电线等,就更容易发生此类状况了。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业主为了使房间个性化,主动要求增加一些设计。本来业主增加项目的做法会打破房间的整体风格,但家装公司为了多收取增项费,也对此不予制止。

  向经理最后提醒说,业主在签家装合同时要细致,明确约定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不能被一大堆的条款给搞晕了。如果自己实在忙不过来,也可以考虑寻求监理公司的帮助。

相关阅读:

家居装饰 时兴做“减法”
卧室设计 老年人卧室装修四要点
家居装饰 单身男生打造50平时尚家
时尚家居方案 浪漫柔美紫色小家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