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华作品欣赏
陈绍华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但早年接受了以实用美术教育为特征的高等教育,而且有意识地将民族性的传承作为一种艺术观融入其设计创作中,他的作品也鲜明地体现出这样的传承性。从他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的招贴画作品《绿,来自您的手》,到1995年中国邮政为联合国世界第四次妇女大会所发行的纪念邮票设计,直至新近的2004“甲申年”生肖邮票图案,陈氏显示出的装饰绘画功底与民族情结都让人惊叹。他在这方面的优势在“第一届平面设计中国展”海报设计、《香港1997.7.1》等作品中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陈氏作品中又有国际化风格的一路,这以他参加国际设计大展的一些海报作品最为突出。
在陈绍华的设计作品中,最大限度地被国人和世界所熟知的是“北京申奥会徽·五环太极”。一个设计师要不是对本土设计元素有着强烈的热爱和敏锐的洞察力,是设计不出如此优秀的作品的。此作品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一致好评,无论是广大群众还是业内专家,都给予该作品很高的评价,有人认为这是奥运史上最美的申奥标志,是奥运史上最有活力的形象标识之一。
北京申奥标志是一幅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图案,即“同心结”或“中国结”,它采用的是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典型颜色。图案表现了一个人打太极拳的动感姿态,其简洁的动作线条蕴含着优美、和谐及力量,寓意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陈绍华自己是这样介绍此标志诞生过程的:“申奥标志在视觉上既要代表国家形象,蕴含传统文化,又要现代、国际化,更要突出奥林匹克的运动主题。在决赛评审前的最后两天,我完成了这件作品。设计前我问了很多人,什么是最简单最纯粹反映中国文化的元素?结果不约而同:太极图。太极图包含中国人的古典哲学观,反映了中国人对万物、生命的解释,它延展了艺术的规律‘气韵’,是人们对力量、运动的理解,以中国人的理念体现了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在设计这个标志时,我想表达的就是这种力量和它运行的轨迹。申奥标志表现出了这种气韵关系,将五环组成练太极拳的人形,这种人形不同于西方的人形,其似与不似间的意境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其实设计作品的诞生大都要经过以上步骤,关键问题是能将设计理念与具体的实物作品如此完美地结合的平面设计那真的是凤毛麟角了。在运用中国传统元素时,目前的中国平面设计往往要不是理念不足,要不就是理念有了,但落实到具体的设计作品又会走了模样。这里就不得不提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设计更是如此,两者缺一不可。陈绍华正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与苦苦探索,加上自己对中国传统元素的情有独钟,才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做到游刃有余,设计作品传统情结浓厚又不失现代时尚感,这点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不能只是抄袭模仿,那样永远没有出路。只有体现本民族特色的设计,才能被世人所牢记。
陈绍华作品欣赏
随着自己的不断积累沉淀,此时的陈绍华已经从张扬、炫目以及传统纹样新表达的风格转向含蓄、单纯而洗练的黑白风格,在这种外在的洗练表达里他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内心空间,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表达他所关注的东西。《沟通》系列海报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老到、成熟地体现了他的设计取向和文化取向。《沟通》展览主题海报里闪耀着无限光芒的电闸以及《沟通》(一)里对放着的繁体与简体“沟”字之间的四点水,皆在准确表达主题的同时体现了陈氏设计风格的张力,以及在浩瀚无边的传统文化里提炼新创意的敏锐。
陈绍华在谈到平面设计时,也一直会谈到返璞归真。他对设计师和好设计都会有八个字的概括——设计师之四要素:修养、品位、睿智、创造;好设计之四要素:切题、新意、经济、可行。现在年轻的设计师,由于资讯的开放,国外的学术思想和作品大量地涌进来,面对一个本土设计师,我们在这样的状况下要想不失掉自我品质,是需要一番努力和积极探索的。面对这一问题,陈绍华也提到:“资讯开放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巨大的信息量也的确容易让我们迷失方向,我想我们可能要经常迫使自己返璞归真。二十年前我在教书的时候,经常叫学生回到原点想问题,不要被眼前眼花缭乱的现象所迷惑,想最基本的问题,找最简单的道理。”
在中国,陈绍华一直强调一种“大设计”观。他认为,所谓的“大设计”观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两点:一是开发国人的智慧、创造性;二是要加速培养国人的基本审美素质。目前,我们总是嚷嚷没有国际名牌,这两点是根本的根本,尤其是审美素质!他希望在中国上上下下都能够真正重视起来。不然,我们永远是在替别人做嫁衣。陈绍华还提倡年轻设计师的自我修炼。其实设计在大学里是学不到的,大学最多只能让你入门,是否成才完全要靠自己。他强调任何一门学问你要有所成首先要成为发烧友,为其废寝忘食,永远充满好奇,充满激情,只要你真正下了工夫就肯定会有所成。
“中国设计的根源问题是创造力与审美教育的缺失,我们应该从普及和提高社会大众的审美出发,通过大众品位的提升,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陈绍华多次在重要场合这样谈到。愿陈绍华的苦口婆心能对中国本土设计带来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