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周平:抓住时代的欲望
pchouse田爽 2019-11-14 09:40:33

【太平洋家居网 设计频道】落成不久的位于隆福寺的木木美术馆第二个空间,展出着"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大卫·霍克尼的画作。这个位于北京城中心区域的美术馆,除了创始人自带话题与流量,其设计者更是具有很高国民度,他是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

从《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到《400盒子的社区城市》,再到今年的《和院-家庭3.0实验公寓住宅》以及最近刚刚完成隆福寺木木美术馆,青山周平每一次都用作品诠释着他对城市的思考,对当代人生存与精神诉求的探索。

青山周平

建筑师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不可替代的建筑温度

在这样一个一切皆可以在工业流水线上诞生的时代里,独一无二成为一种奢侈,对于一个事物而言拥有自身的情感与价值,变得越来越难能可贵。

隆福寺木木美术馆这一项目,很多材料都是团队设计师亲手制作与施工的。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拆除掉原有的窗户后,加入了折出不同图案与凹凸形状的镀锌钢板。这种看上去又酷感同时又充满温度的方式,让一座老建筑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隆福寺木木美术馆

在他看来,科技发达的当下,属于物品本身固有的价值在发生变化,比如与我们最近的手机,我们所依赖的,是手机中的各种APP以及各种功能,但手机自身并非唯一。它是批量生产下的千篇一律,少了温度,也没了时间传承下的韵味。

青山周平更希望在设计中,利用好项目所在地的材质,一些场地里面的老材料。结合这种有时间概念的材质,为新做的空间带来一种传承感,连续性。通过这些材质让人感受此刻此地所蕴藏的生命力。正是这样,青山周平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结合老建筑的改造,让建筑回归物的意义与价值。

美术馆不同于住宅与商业空间,在住的实用意义与吸引人的美妙体验之外,它传递着人们精神世界里对于艺术对于美的终极召唤,也因为此,美术馆的设计可以展现更特立独行的外在,更超然物外的内在,它可以是属于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存在,是心灵世界的象征,但它仍旧是属于建筑自己,它还原了建筑这个凝固的艺术,同样也唤醒了当代人心底对美,对永恒这些的探索欲。

隆福寺木木美术馆

群体的生活与个体的彰显

在北京工作十几年,从最初来中国时的纯粹为了好奇,到深入观察、了解与实践后的个人分析,进入佳境的青山周平,现在更希望通过设计在国际舞上获得更多的评价与肯定,他想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一个日本人对中国人当前居住模式的个人表达。

这些在他每个时期的作品中,也得到了明确的呈现。小户型空间的改造,最小的甚至只有4㎡,却为一对小夫妻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空间;受胡同生活里人与人间的紧密联系启发,探索现代社会中适合人与人关系的建筑形态,将家的范畴由一个小空间做扩展,设计出400个盒子的社区城市......建筑师青山周平从都市人的行为变化出发,以家这一空间为原点,探索当代城市生活的发展渐进,并不断解决一系列的矛盾冲突。

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

400盒子的社区城市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师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的那句“城市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城市”大概很好地印证了青山周平这位建筑师的个人理想。在他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和院-家庭3.0实验公寓住宅》中,他用120㎡的空间展示了一个打破中国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小家庭为依托的传统住宅模式,着力关注中国当代并非基于婚姻和血缘建立的家庭模式的居住空间,这种不同个体集合而居的“家庭”模式,青山周平称之为家庭3.0。

在这一设计中,本属于私密领域的住宅中,“塞”进一个院子,一个公共空间,让家变得不再封闭。排布在四周房间的一圈室内屋顶,在“院子”和房间之间,形成檐下回廊空间,日本称之为“縁側”,这也让该项目在充分探索当代居住模式的同时,展现出一定的异域东方色彩。

和院

对于未来居住模式的探索一直延续在近些年青山周平的设计中,从小家出发,最终聚沙成塔,他用对建筑、空间的构建表达自己对未来城市人居的畅想。

新技术,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善于观察的设计师眼中,都是创意的灵感。将小空间创造出更多可能是如此,让建筑有传承的温度是如此,根据行为逻辑的变化打破固有规则更是如此,优秀的设计者们,无一不是善于观察与聆听城市脉动的细心人,抓住时代的欲望,书写未来。

文/田爽

效果图推荐 查看更多